游戏百科

洪七公是北丐,应该是北方人,不过金庸好像在起洪七公这个名字的问题犯了一个小毛病:

洪七公是北丐,应该是北方人,不过金庸好像在起洪七公这个名字的问题犯了一个小毛病:一般来说洪姓北方不多,南方尤其是广东更多一些,而且北方人到老了后,很少有被称为什么七公九公的,也是南方尤其两广更普遍,当然北方也有姓洪的叫什么公的,不过写小说嘛,一个配角,不做特殊说明的话名字应该更具有普遍性更好一些,比如你写一篇小说有个角色是朝鲜人,你安排他姓王就不太合适,尽管朝鲜半岛也有姓王的。 说起洪七公,大家脑子里立刻蹦出来的就是那个邋遢爱吃、武功逆天、脾气豪爽的老叫化。他是丐帮第十八代帮主,天下五绝里的北丐,降龙十八掌的集大成者,打狗棒法玩得贼溜。射雕里他第一次出场就在张家口酒楼,一把抢菜吃得干净利落,顺便把郭靖收了徒弟,顺手还教会黄蓉打狗棒法。整个射雕时期,他基本在中原、华山、铁掌峰一带晃荡,活动范围全是北方,口吻也是北方汉子那种粗豪迈劲儿,从来没往南方跑过。 铁掌峰大战他挨了杨康毒掌,本来快挂了,黄蓉拿九花玉露丸吊着一口气,后来还是把帮主位置传给了黄蓉,自己飘然隐退。神雕里他又出来几次,越来越胖,葫芦里的酒越来越多,最后在百花谷跟周伯通、欧阳锋三个老怪物天天拼酒拼武。欧阳锋清醒之后非要决生死,洪七公随手一掌把他送走,自己转身跟周伯通说喝酒去,从此江湖再没人见过他。传言他最后就是吃饱了往椅子上一靠,睡过去就没醒,完美符合他吃货人设。 这么一个纯粹的北方江湖人物,偏偏姓洪,还叫七公,这就很耐人寻味了。先说洪姓。宋代洪姓人口大约19万,在百家姓里排七十五位,主要集中在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四省加起来占82%,江西一家就占43%。北方?河北、河南、四川这些地方加起来都没多少。真正大规模出现北方洪姓,其实要到清朝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改姓才有。南宋那个年代,你在开封、洛阳、大名府这些北方城市走一圈,基本碰不到几个洪姓人家,更别说丐帮这种根基在北方的帮会了。 更绝的是“七公”这个称呼。北方老人排行老七,基本叫老七、七爷、七老爷,最多七大爷,绝不会叫七公。“公”这个字在称呼里带着浓浓的闽南粤东味道,广东人管爷爷叫阿公,排行第七的自然就叫七公,九公、十公满街跑。小孩喊“七公,食糖吗?”那才叫亲切自然。你把洪七公扔到汕头街头,保准十步之内就有仨大爷回头答应。你把他扔到北京胡同试试?估计人家以为你在喊七公斤豆腐。 金庸为啥会犯这个小错?说白了就是他自己长期泡在香港的缘故。五十年代的香港就是粤语的天下,报社同事、茶餐厅、麻雀馆,到处都是“亚公”“九公”“七公”“老公”这种叫法,叫得他耳朵都起茧了,顺手就拿来用了。金庸是浙江海宁人,浙江离广东不远,民国时候两地来往也多,加上他在香港待了那么多年,身边全是广东人,这种称呼对他来说太自然了,自然到他压根没意识到这对北方人物有多违和。 其实金庸其他地方考据极严,蒙古名字、武功招式、历史事件都查得仔仔细细,偏偏在这种生活细节上偶尔会露馅。比如他写全真教的丘处机、尹志平,名字就很地道,可写到西域人霍都、朝鲜人金轮法王(这还算好),就有点随便。洪七公这个属于最典型的“作者生活环境泄露”案例,他自己都没察觉,读者却一眼看穿,反而成了最经典的梗。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金庸小说里这种小bug其实不少,但洪七公这个最接地气,因为它不影响剧情,却让人一看就笑场。一个北方老叫化,一开口名字就露了广东老家的底,这反差感太强了。偏偏洪七公这角色又太招人喜欢,大家一边吐槽一边还觉得可爱,反而更让人记得住。 还有人说,北方也不是完全没有叫“公”的,只是极少,尤其在宋代更少见。清代八旗改姓后北方洪姓多了,但叫法还是偏爷、老爷,不太带公。真正把“七公”叫得飞起的,还是两广闽南这些地方。金庸要是把洪七公改成“洪老七”或者“洪七爷”,可能就没这乐子了,但也少了这份意外的亲切感。 说到底,写小说嘛,小bug不可怕,可怕的是没生活气息。金庸这个bug,反而让洪七公更像从街头走出来的活人,而不是冷冰冰的纸片人。你在潮汕街头真能碰到七公九公,金庸无意中把现实生活写进了小说,反而成了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