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在老山前线“211高地”的战斗中传出来的悲壮声音:“敌人离我十米…五米…向我开炮…!” 如东县烈士陵园里,静静躺着17封家书,写信人是陆欣烈士。 1982年1月,这个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笔墨间满是对父母的牵挂,更藏着一颗保家卫国的心。 1985年3月16日那封家书里,他写道:“没有人去打仗,国家是不得安宁的,轮到我们,就毫不犹豫去捍卫,这是我一生最光荣的任务。” 两个月后,他用生命兑现了这句承诺。 1985年5月23日凌晨,炮火撕裂了211高地的宁静,敌人约两个加强排的兵力,借着炮火掩护向1号哨位猛扑过来。 哨位里,陆欣沉着指挥另外两名战友,早把战斗准备做足。 等敌人冲到离哨位只剩二十多米时,陆欣大喊一声,和战友接连投出两排手榴弹,爆炸声里当即炸倒八个敌人。 后面的敌人吓得转头就跑,陆欣抓紧机会命令大家扣动冲锋枪扳机,一个点射又撂倒四个,第一次反扑就这么被打了回去。 没过二十多分钟,不甘心的敌人又绕到4号哨位,想借着两个哨位之间的冲沟隐蔽摸上来。 他们打得算盘精,占领1号哨位就能立住据点,下一步就能攻向6号哨位。 陆欣看穿了敌人的心思,按住战友的手:“沉住气,听我的指挥,等敌人靠近了再打。”说话间,他已经拧开几枚手榴弹的盖子,其他同志也跟着做好准备。 又是等敌人到了二十多米处,陆欣一声“打”,手榴弹再一次在敌群里开花。 近半小时的激战过后,敌人又丢下七具尸体,灰溜溜地逃了。 两次反扑都没占到便宜,敌人彻底恼了,调转炮口对3号哨位狂轰滥炸,哨位洞口瞬间被炸塌,一块巨石横扫过来,战士高昌彦、唐玉河当场就牺牲了。 战友的牺牲让陆欣眼里冒火,他摸出所有手榴弹备足,又从炸塌的洞里扒出报话机,试了试还能用,赶紧背在身上。 十多分钟后,一个排的敌人借着炮火掩护,分三路向1号哨位包抄过来。 陆欣拧开手榴弹盖,换上新的弹匣,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跟敌人拼到底! 正面摸上来的敌人离哨位只剩十几米时,他迅速投出两枚手榴弹,炸倒两个敌人后,端起冲锋枪一阵猛扫,正面的敌人被硬生生逼了回去。 可这时候,两边的敌人已经摸到了七八米外,冲锋枪的子弹也打光了,换弹匣根本来不及。 陆欣一把扔掉枪,一边向围上来的敌人投手榴弹,一边对着报话机嘶吼:“敌人离我只有五米了,向我开炮!” 炮火支援没能盼来,信号早就被干扰断了。 眼看几名敌人扑上来,陆欣猛地跃出堑壕,毅然拉响手中最后两枚手榴弹,扑进敌群,和七八名敌人同归于尽。 同一时间,2号哨位的班长鲍虎民也在浴血奋战,敌人进攻一开始,他就时刻盯着阵地,炮火再猛也时不时爬出哨位观察。 一颗炮弹突然在洞口爆炸,哨位被炸塌,石块把洞口堵得严严实实。 鲍虎民拼命搬开石头冲进去,三部报话机炸坏了两部,战士董安民的耳朵也被震聋了。 他一边喊着让大家稳住阵脚,一边抓紧呼叫炮火覆盖。 没等喘口气,又一发炮弹在洞口炸开,两名机枪手当场牺牲,战士黄玉进也负了重伤。 就在这混乱的炮火声里,鲍虎民突然从报话机里听到陆欣的声音:“敌人上来了,向我开炮!” 他急忙对着话筒喊:“你那里咋样?你那里咋样?”一遍又一遍,话筒里再也没有传来回应。 陆欣牺牲后,部队追记他一等功,地方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中央军委授予他“王成式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成了最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 陆欣的勇敢,根源是那份刻进骨子里的信念——从应征入伍时主动扛起责任,到家书里立下捍卫国土的誓言,再到战场上身先士卒的拼杀,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一等功的荣誉,烈士的称号,从来不是给逝者的虚名,是对一种精神的肯定。 那些家书里的字句,那些战场的拼杀,那些最后时刻的决绝,从来不是尘封的历史。 如东县烈士陵园里的每一次驻足,每一次对后辈的讲述,都是把这份精神传下去。 普通人眼里,英雄可能很远,可陆欣让我们看清,英雄就是关键时刻敢站出来的普通人,是许下承诺就用生命去守的实在人。 信念刻进骨头里,国土就守在生命里。 【评论区聊聊】你还记得家里长辈讲过的烈士故事吗? (信源:六号哨位(27)——大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