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425年,当了20年太子的朱高炽,继位才10个月就驾崩了,宫中猜测他得的是“阴

1425年,当了20年太子的朱高炽,继位才10个月就驾崩了,宫中猜测他得的是“阴症”。“阴症”多与房事有关,一次上朝时,李时勉当众斥责朱高炽“好色”,气得朱高炽命人拿金瓜打断了李时勉三根肋骨。 那天的朝会上,朱高炽本来正按部就班处理政务,没料到李时勉突然出列,话锋直指皇帝身边的嫔御。话语一落,满殿都静了。朱高炽的手一抬,铜制的重器落在李时勉身上。 此事被传遍宫中,很快和他随后突然病倒联系到一起。有人小声议论,说皇帝这些年的老病加重,也有人把目光投向所谓的“阴症”。谣言扩散得极快,甚至连内廷都开始将他的病因往房事方向揣测。 但事情的复杂程度,远非一句“好色”可以解释。 朱高炽登基后压力陡增。靖难之役留下的军事开支、对蒙古的北伐持续消耗国力,再加上郑和七次航海的庞大费用,财政已然紧张。他既不能全盘否认先帝朱棣的举措,又必须稳定国计民生。几乎每天都有大小事务等他裁决,他的病情也在这种高压状态下愈发明显。 就在驾崩前数日,他早已走不动路,只能靠内侍扶着移动。话语也时常含混,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医生们尝试针灸和汤药,却都无明显效果。这些迹象,与突发性脑血管疾病更为相符。 此时再回头看李时勉那次谏言,便有了另一层意义。他的奏章内容不仅涉及皇帝房事,还提到服丧礼制和先前监国的政策问题。每一点都踩在朱高炽内心深处的隐痛上。公开的斥责,让本就体弱的皇帝情绪激烈波动。打人之后,他还多次提到:“他在殿前辱我。” 这句临终前仍念念不忘的话,反而成为朱高炽心结的写照。 事情的另一面,牵扯到朱家的内部矛盾。朱高炽在做太子时,父亲朱棣偏爱能征善战的次子朱高煦。朱高煦在朝中也极得人心,甚至扬言若兄长病重,自己便可继承大统。这样的家族压力伴随朱高炽二十年,心病早已埋下。 当他终于坐上皇位,只短短十个月,身体便彻底垮塌。越是紧张,越是忧虑,越容易使他的本就脆弱的身体发生致命变化。 而李时勉的遭遇,也迅速发生反转。朱瞻基登基后,下诏赦免此人,并将其重新召回朝中任职。这样的处理显示,新皇帝并不认为这位直臣的言辞是祸根。 朱高炽出生于洪武二十七年,少年时期聪慧勤学,但体态肥胖。成年后体重不断增加,以至行走困难,常需数人扶助。他虽无武力,却性情宽厚,颇得朱元璋后期臣子们的好评。靖难之役后被立为太子,但长期不受朱棣重视。 1424年接位,是明仁宗。在位期间施行宽政,减轻赋役、修缮典章,深得史家赞誉。但他的生命已经走向终点。1425年春天,他的病情急转直下,于次月崩于仁寿宫。 他只短暂执政,但他身上的焦虑、压抑与每一次情绪失控,都折射出一个被命运推着前行的人,一旦坐上龙椅,反而承受不了沉重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