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总参谋部这次是真的松了气——11月22日,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格纳托夫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坦言,今年这仗打下来,部队累得快散架,兵员短缺已经到了撑不住的地步。 您说这仗打到第三年,乌克兰还能撑多久?格纳托夫这话不是虚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10月数据明明白白:乌军累计伤亡超120万,一线作战部队满编率只剩65%。就像我去年蹲点的宝安区某生鲜电商仓库,分拣员离职率飙到40%,冷冻柜里的牛排都化了没人搬,拿什么冲“当日达”单量?乌克兰现在就是这副模样——前线要守阵地,后方要补装备,可兵员池早被两年拉锯战掏成了空缸。 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点:现代战争早不是“人海战术”能赢的,但乌克兰连“人”都凑不齐。格纳托夫说的“精疲力竭”,往细了说就是士兵平均服役期超18个月,心理创伤率突破35%。您见过互联网公司程序员连续加班两年吗?敲代码手都抖,何况拿枪的年轻人?神经绷到极限,再训练有素的部队也会崩。 为啥兵员补不上?说穿了就俩字:没钱。美国610亿美元援乌法案在国会卡了仨月,欧盟承诺的80万发炮弹只到了15万。更扎心的是人口——乌克兰边检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离境男性超800万,相当于每3个适龄男性就有2个跑了。这好比深圳南山区那家2023年倒闭的教培机构,骨干老师全跳槽,剩下的全是刚毕业的新人,课都没法上。 您是否想过?兵员危机扯出的是整台战争机器的“系统性故障”。就像电商平台“拉新成本”涨到200块一个用户,乌克兰“人力再动员”的成本也飙到每人每月300美元——这点钱连双防滑防寒靴都买不起。格纳托夫承认打不下去,本质是战争潜力见了底,再硬撑就是拿士兵的命填窟窿。 老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乌克兰现在连“米”都没有,还喊着要反攻?我看不如先盘盘家底:还能征到多少能扛枪的兵?美国国会啥时候松口?前线士兵的心理疏导做没做?这些问题答不上来,“打不下去”就不是句泄气话,是给这场战争判了“战略相持阶段”——能不能熬到最后,全看外援和意志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乌军时间表 乌军伤员 乌情报官员 乌军乌军 乌军公开化 乌军实力 乌军方司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