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童年经历对人格类型的影响

🔹依恋型人格:来源于儿童时期对遗弃的恐惧 ▪️具体表现为:童年时父母对孩子的依恋需要的反应不稳定,时而能满足时而不能。这样的孩子心中不能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一边吸引母亲的注意,使自己的依恋需要得到满足,一边又为自己受到冷遇而感到愤怒。在生理和情感体验上的愉快、满足与愤怒、伤心交替出现,因而形成了对父母的爱和恨并存的矛盾情感,这种儿童我们称之为依恋儿童。 . ▪️如果依恋的处境不能在后来的成长阶段中得到改变,在这一阶段中没有得到的需要将会成为他们的基本人格特征而伴随终生。在成年之后他们对依恋的需要始终存在,当他们进入了一个亲密关系时,这种依恋倾向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他们对亲密接触的要求似乎永无止境,每当他们认为自己被对方忽视的时候,便会感到被遗弃,就会愤怒,就会恐惧。他们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要求对方时时刻刻的关注,不能容忍丝毫的忽视和冷遇。 ▪️他们总是在埋怨对方对自己不够关心,辜负了自己的爱,并总是试图用生气,吵闹,和威胁等手段来迫使对方来关心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 🔹孤独型人格:来源于儿童时期对拒绝的恐惧 持续的情感冷漠的父母。出于种种原因不喜欢孩子,这种父母对孩子在情感上是冷酷的,甚至很少愿意去抱一抱孩子。这种孩子相对是比较孤独的儿童,他们往往惧怕亲密的接触,他们一样需要父母的爱护,但是每次对父母依恋的渴望和要求都会导致心理上的痛苦。 ▪️因此他构造了一个不真实的自我,他们看起来很独立,实际上是否定自我的需要,恐惧与他人接触,其目的只是为了回避由此可能带来的痛苦。 . ▪️如果孤独儿童的生长环境不变,他在幼年时期的心理特点将随着他的成长而成为他的人格中的基本特点,成为一种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亲密关系中的回避型人格。 ▪️如同在幼年一样,他否认自己的情感甚至物质需要。事实上他不是没有亲密的需要,而是在幼年时期把这种需要放弃了。他们的性格通常是冷漠甚至冷酷的,缺乏对生活兴趣和追求。 因为总是回避过多的亲密接触,他们显得似乎很独立。他们在配偶的选择上往往与依恋型的人有缘份,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依恋型的人往往较为主动,从而缩短了由于他的冷漠和退缩造成的距离空间,使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得以建立。 🔹回避型的人在恋爱初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热情,但是一但亲密关系确立之后,因为过多的亲近仍然是痛苦和恐惧的,他的冷漠退缩特点就会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