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一、开头:60 岁后 “十点睡” 未必好?睡眠关键在 “适配” 而非 “赶点”

一、开头:60 岁后 “十点睡” 未必好?睡眠关键在 “适配” 而非 “赶点”   “晚上十点前睡觉” 是很多人信奉的养生经,但医生发现,过了 60 岁,这个时间点未必适合所有人。老年人的生物钟和年轻人不一样,入睡难、易醒是常见问题,硬凑 “十点睡” 反而可能越躺越焦虑。其实对长辈来说,睡得香比睡得早更重要,做好这 3 点,比纠结几点睡更有用。   二、第 1 点:别硬逼自己 “十点睡”,找准 “黄金入睡窗”   老年人褪黑素分泌减少,入睡时间会自然延后,要是强迫自己十点上床,大概率是睁着眼睛数羊。医生建议,60 岁后不用死磕时间,观察自己的 “困意信号”—— 比如眼皮发沉、打哈欠,这时再上床,入睡成功率会高很多。   多数长辈的黄金入睡窗在晚上 10 点半到 11 点之间,这个时段困意最浓,入睡快且睡眠质量更高。有研究显示,顺着生物钟入睡的老人,夜间醒来次数比硬凑时间的少 30%,白天精神也更足。   三、第 2 点:睡前 1 小时 “断舍离”,别让电子产品毁睡眠   很多老人睡前爱刷手机、看平板,觉得能放松身心,其实反而会让睡眠变糟。电子屏幕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让大脑以为还是白天,越刷越精神。   医生提醒,睡前 1 小时要和手机、电视 “说再见”,可以看看纸质书、听听舒缓的戏曲或轻音乐,也能坐在椅子上慢慢揉肚子,帮助身体放松。这样做能让褪黑素正常分泌,入睡时更顺畅,还能减少夜间惊醒。   四、第 3 点:醒后别 “赖床”,也别 “猛起”   老年人睡眠周期短,早上醒得早很正常,要是醒后没睡意,别强迫自己躺着,越躺越烦躁。可以慢慢坐起来,在床边坐 2 分钟,喝一杯温水,再慢慢下床活动。   但也不能醒了就猛地起身,血压容易波动,可能头晕。遵循 “醒后缓一缓” 的原则,让身体从睡眠状态慢慢过渡到清醒状态,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减少不适风险。   五、实用建议:60 岁后睡好的小技巧   除了做好上面 3 点,白天多晒晒太阳也很重要,上午 10 点左右晒 15 分钟,能帮身体校准生物钟;晚餐别吃太饱,睡前别喝浓茶、咖啡,这些小细节都能让睡眠更安稳。记住,老年人睡眠不用追求 “时长”,7-8 小时就够,重点是睡得踏实、醒后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