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的苏30MKI飞行员最近去了日本小松基地,玩起角色扮演——他们被安排模拟中国空军的歼16战斗机,给日本航空自卫队当陪练。 11月15日,印度空军发布了这条消息。他们的飞行员不仅和日本同行交流经验,还亲自体验了F-15J战斗机的操作。更引人注目的是,印度飞行员在演练中戴的头盔上贴着红色五角星,还有个醒目的汉字"侵",这显然是在设定对抗中国的场景。 这是印度空军首次被曝光为日本充当假想敌。日本方面希望通过接触俄制苏30MKI来研究对抗中国歼16的战术。一位日本前指挥官甚至称这次合作为"划时代的大事"。 不过,这两款战机虽然外形相似,内在却差得很远。歼16用的是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能搭载霹雳15远程导弹,载弹量达到12吨。它的发动机推力比苏30MKI高出近3吨,整体性能领先一代。而印度的苏30MKI虽然装了矢量喷口,但机体过重,雷达系统也相对落后,再加上印度版本堆砌了太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设备,系统兼容性一直是个问题。 实战记录也印证了这个差距。在2019年中巴军演中,5架歼16曾创下击落51架蓝军战机的惊人战绩。而在中印边境,苏30MKI经常因为故障率高而出勤率低下,印度媒体自己也承认它无法有效对抗歼16。 日本想通过这次演练摸清俄系战机的特点,但这个算盘可能打错了。歼16的航电、雷达和武器系统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跟俄制原版完全不是一回事。苏30MKI上面那些以色列和法国的设备,根本模拟不出歼16的电子战能力。 另一个问题是,这次日印演习连预警机都没出动,完全脱离现代空战的实际模式。相比之下,中国的歼16早就实现了与歼20、运油20等装备的体系化协同作战。 对于这场军演,中方显得很淡定。毕竟歼16的技术优势已经形成代差,后续的歼16D电子战机更是拉开了更大距离。印度则想通过合作推进"印太战略",同时推动自己的"超级苏霍伊"升级计划,不过进展一直很缓慢。日本更多是出于政治象征意义,试图构建反华联盟,但实际战术价值有限。 需要提醒的是,关于"头盔贴汉字"这类细节主要来自社交媒体,虽然发布者是认证账号,但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不过,核心的战机性能差异是可以通过专业军事分析验证的。 说到底,印度飞行员这次的角色扮演,就像临时演员在模仿一个完全不同的主角。虽然双方都很卖力,但这出戏的实际效果,确实很存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