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0月22日,浙江临海一大妈戴着金手镯去集市上时,突然被一位小伙拦住,对方声称可

10月22日,浙江临海一大妈戴着金手镯去集市上时,突然被一位小伙拦住,对方声称可以帮大妈免费清洗一下金手镯,大妈一听不要钱就答应了,结果等她回家后却觉得金手镯变轻了,称重了一下发现被偷了5.33克!网友: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啊。 当天集市上人潮涌动,一位大妈慢悠悠地进入了熙熙攘攘的市场。她左手上戴着一只金光闪闪的手镯,看起来分量十足,造型经典。 就在她逛市场的时候,一名年轻的小伙突然拦住了她,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他拿着一块布,夸赞道:“大妈,这手镯真不错啊!我们这儿今天搞活动,我可以免费帮您清洗,洗完绝对亮得像新的一样!” 一听是免费的,大妈的警惕心瞬间放下了。毕竟谁都喜欢爱占点小便宜,加上小伙子看起来挺专业的,她便心安理得地递出了手镯。 小伙一边用工具敲敲打打,一边向围观的群众解释:“这个手镯有点变形,清洗之前得先矫正一下。”随后,他从包里拿出一个玻璃杯,里面装着不明液体,状态粘稠,颜色却透亮。 他将手镯放入杯中,快速搅了几下,看起来干净多了,很快又将它擦干递给了大妈。“您看,是不是比之前亮了好多?” 大妈满意地戴上,连连称谢,随后慢悠悠地拎着菜篮回家,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悄悄发生。 起初,回到家的大妈并没有察觉异样。她继续干着家务,时不时瞄一眼腕上的手镯,亮得的确让人心情舒畅。直到不经意间摆动手腕时,一种轻微的异样触感让她停下了动作。 “怎么觉得有点轻?”这种念头在她心中一闪而过,但她很快否定了自己,觉得可能是长期佩戴后的错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轻微的不适感愈发明显。她拿出自家买来称物品的小秤,将手镯放在了秤盘上。一看结果,她瞬间愣住了:22.67克? 想着手镯如今少了5.33克,大妈一下子慌了神。她反复称量,却多次得到相同的结果。短短清洗几分钟,5克黄金居然凭空消失了。 清洗手镯时,这名小伙用的杯中液体并不是普通清洁溶液,而是一种名叫“王水”的化学混合物。所谓“王水”,是由浓盐酸和浓硝酸按特定比例混合而成,具有极强的溶解性。它不仅能腐蚀普通金属,甚至连黄金这种惯性金属也无法幸免。 在短短几十秒的清洗过程中,手镯表面的黄金被悄无声息地溶解进液体中。而结合这些被溶解的金元素,小伙子之后可通过化学方法重新提炼出纯金换钱。 这个过程隐蔽而高效,受害人根本无法察觉。更可怕的是,表面被清洗过的首饰看起来反而“焕然一新”,对于完全不了解其中原理的普通人来说,这一切就像是魔术。 尤其是在集市、乡镇的摊位上,屡屡上演这样的骗局。老年人往往对“免费”、“优惠”等字眼毫无防备,再加上骗子每次抓准的,就是利用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缺乏以及爱占小便宜的普遍心理。 他们的目标一开始不仅仅在于骗某一个大妈,而是希望习惯在集市上活动的中年、老年人群体彼此传播这种“方便实惠”的服务。他们乐于围观新奇事物,也更容易被短暂的“甜头”打动而忽视潜在风险。 还是要提醒一下,日常佩戴的金银首饰若出现问题或需要保养,理应前往专业金店或高资质的首饰加工点进行处理。正规机构不仅流程透明,设备标准化,有问题也能有效维权,远比将贵重物品交给陌生小贩靠谱得多。 这件事可以看出,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骗局屡次得手,和骗子的隐秘手段、受害人防范意识的薄弱密切相关。无论是类似这次的化学“清洗陷阱”,还是更早之前“摔破假玉器要求赔偿”的街头骗局,都是通过放大老年人对善意和信任的美好想象,让他们一步步掉进事先设计好的圈套。 而这种善意和信任的缺失,不仅伤害了具体的受害人,也伤害了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石,长此以往,凡事都不敢相信的风气或将成为常态。 希望通过一次次宣传提醒和警觉传播,让更多人提高警惕。捂紧自己的钱包,守好手上的贵重物品,也守好那些关乎我们愉快生活的简单信任。 信息来源:西部时报2025-10-24---大妈免费洗手镯被偷金5克多 王阿姨听说可免费洗金便爽快答应,不曾想洗完后手镯变轻变软,当即报警求助。警方:摊贩用“王水”盗窃5.33克黄金,已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