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36年,32岁林徽因头发蓬乱,哭着嘲母亲吼道:“你就是一个疯子!你不配有孩子

1936年,32岁林徽因头发蓬乱,哭着嘲母亲吼道:“你就是一个疯子!你不配有孩子!你不配!”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续弦,出生在浙江嘉兴一个小商人家庭,既没有书香门第的教养,又缺乏传统大家闺秀的温婉。她性格急躁,爱抱怨,与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林长民可以说是格格不入。   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幸,林长民作为一个受过新式教育、活跃于政学两界的开明人士,他的世界早已向更广阔的天地敞开,而何雪媛却始终被困在旧式女性的局限中,两人的精神世界隔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这种隔阂不仅造成了夫妻间的冷漠,更让何雪媛在家庭中陷入了长久的孤独与失语。   这就导致何雪媛在林家这个书香世家中,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再加上,她生的三个孩子中,只有林徽因活了下来,导致她将内心的焦虑、怨愤和不安逐渐转化为对女儿的苛责与控制。   作为一个早慧的孩子,童年的林徽因就已经感受到母亲的喜怒无常。她渴望母亲的关爱和理解,但得到的却常常是无端的责骂和情绪化的对待。因此,她曾在给好友费慰梅的信中坦言:“我自己的母亲碰巧是个极其无能又爱管闲事的女人,而且她是天底下最没有耐性的人。”   1936年的那天,争吵的导火索或许是母亲对早餐的抱怨,或许是对林徽因生活方式的不满,或许只是又一次无端的批评。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林徽因积累了三十多年的委屈、愤怒和失望在那一刻全都爆发了。   “你就是一个疯子!”这句话不仅是对母亲情绪不稳定的指责,更是对童年创伤的控诉。作为一个敏感的孩子,林徽因不得不常年面对母亲的情绪波动,这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了难以愈合的伤痕。即使在成年后,这些创伤仍然影响着她的情感世界和人际关系。   “你不配有孩子!”更透露出了一个渴望被爱、被理解、被温柔对待的孩子的心声。当时已经为人母的林徽因,或许更加不能理解母亲为何会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   事实上,何雪媛因为没有接受过新式教育,无法理解女儿的精神世界和追求。她被困在传统的桎梏中,既不能得到丈夫的尊重和关爱,也无法与才华横溢的女儿建立真正的情感连接。她的苛责和抱怨,某种程度上是对自身处境的无助反抗。   而林徽因虽然接受了中西方的精英教育,成为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却在情感世界上仍然被原生家庭的阴影所困扰。她才华横溢,事业有成,还拥有志同道合的丈夫和欣赏她的朋友,但在母亲面前,她永远都是那个渴望认可的小女孩。   这场争吵过后,林徽因的心中有释放长期压抑的快感,也有对言语过激的懊悔,更有对母女关系无法挽回的悲哀。以至于,她在给费慰梅的信中曾写道:“我经常和妈妈争吵。”   不过,林徽因后来仍然承担起了赡养母亲的责任。何雪媛晚年是与林徽因、梁思成同住的,而林徽因去世后,何雪媛最终是在女婿梁思成及其续弦林洙的照顾下终老的。这恰恰体现了林徽因作为女儿的责任感,尽管她无法真正理解母亲,但她仍然无法割舍母女之间的这份血缘牵绊。     信息来源:《林徽因传》 文│一阳 编辑│南风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