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局势紧张,解放军报警告日本,高市早苗,“日本全境将沦为战场”后,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连夜跑了!根据世界航行航行的数据,11月18日,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离开了南海,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西太平洋。 值得注意的是,尼米兹号航母是美军在亚洲唯一能调动的航母战斗群,而它的撤离在当前中日紧张的局势下,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几乎等同于美军从琉球群岛撤走堤丰中导系统。 要理解这波操作得先捋捋前因后果。这段时间中日在东海和南海的摩擦本来就没断过,从钓鱼岛海域的舰船对峙到防空识别区的军机互动,双方的紧张感一直在升级。 解放军的警告不是空泛的表态,而是有实际动作支撑的 —— 不仅海空力量在相关海域开展常态化巡航,还进行了针对性的实弹演练,这种 “言出必行” 的姿态让局势瞬间绷紧。 就在这节骨眼上,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高市早苗的言论把气氛推向了高潮。作为日本政坛的强硬派,她这番话显然不是随口说说,背后反映出日本国内对局势的焦虑,也让外界猜测日方是否在调整安保策略。而美军航母的撤离刚好发生在这一系列事件之后,难免让人将两者联系起来。 不过常关注美军动向的人会发现,尼米兹号这次走的路线其实有迹可循。南海战略态势感知的报告显示,近年来美军航母进出南海时,很喜欢走菲律宾群岛的海峡通道,圣贝纳迪诺海峡就是常用路线之一,和巴拉巴克海峡、莱特湾等构成了美军的 “常规航线网”。 但以往航母调动大多有提前规划,像这次这样紧跟局势变化 “连夜跑路” 的情况并不多见,时机上的巧合确实耐人寻味。 尼米兹号的撤离也和它在南海的任务周期有关。这艘航母此前已经在南海逗留了近两周,完成了和盟友的联合军演以及所谓的 “自由航行” 行动,本来就到了轮换节点。 但局势的突变显然让撤离变得更加紧迫,毕竟航母作为移动的军事基地,在局势敏感时过度靠近冲突热点,反而会增加暴露风险,这也是美军历来奉行的 “风险规避” 原则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美军侦察机并没有跟着撤走。根据以往规律,航母撤离后,驻日本嘉手纳基地的 RC-135U 电子侦察机往往会加强抵近侦察,沿着相关海域的领空线搜集情报。 这种 “航母后撤、侦察跟上” 的模式,其实是美军维持区域存在感的常用手段。所以尼米兹号虽然离开了南海,但美军对这片海域的关注度一点没降。 当美军航母驶离南海、中导系统撤出琉球,日本突然发现自己站在了对抗中国的最前线,却失去了最依赖的军事后盾。高市早苗的激进路线已被证明行不通,无视历史教训、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最终只会引火烧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