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城泉共生”背后的红色基因与绿色智慧——清华学子济南“探泉”

11月16日,清华大学秀钟书院秀钟31班党课小组与班团成员共19人,走进泉城济南,开展以“以红色精神之泉,润绿色发展之城”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济南市供水排水监测中心、济南战役纪念馆、黑虎泉与趵突泉等地,深入探寻济南在水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治理方面的创新经验,感受“城泉共生”背后的红色基因与绿色智慧。

走进水务一线,感悟治水之道

上午,实践团队首站抵达济南市供水排水监测中心,与水务工作者座谈交流。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走进水质监测实验室,系统了解济南泉水监测体系、水资源调度机制及相关政策举措。座谈会上,专家详细解读了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和“十四五”节水规划,重点阐释“双维度、三保护、三提升”的保泉策略。同学们围绕泉水水位监测技术、节水措施推广、公众参与机制等话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课堂上我们曾学习水系统课程,今天在监测中心看到了理论如何落地为实践,这种跨越让我深受触动。”一位同学感慨道,“济南治水的系统思维和科技赋能,让我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

下午,团队走进济南战役纪念馆,开展红色精神教育。同学们在讲解中回顾战役历程,观看历史影像与实物资料,深刻体会这场关键战役的历史意义与精神内涵。在烈士纪念碑前,全体肃立默哀、敬献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随后,同学们围绕“听党指挥、依靠人民、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结合当代城市治理实践展开主题讨论,思考红色基因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亲临泉韵现场,体验城泉共生

随后,团队前往黑虎泉与趵突泉公园实地考察。在黑虎泉,同学们调研泉水直饮点运行情况,观察市民取水场景,并采集水样带回检测;在趵突泉公园,大家细致观察泉水喷涌景观,了解保泉设施布局,并开展简易水质测量,记录温度等基础数据,为后续分析积累实证资料。

知行合一,强化使命担当

此次实践是秀钟31班“理论联系实际”系列活动的深化延伸。行前,同学们系统研读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及《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2025—2035年)》等政策文件,为实地调研打下坚实基础。实践中,团队分政策规划、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精神传承四个方向展开分组研讨,力求从多维度解读济南“城泉共生”的治理逻辑与启示意义。

通过一天的走访与思考,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济南“泉城共生”模式的理解,更在红色精神与绿色发展的交融中,进一步坚定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国家发展的时代使命感。(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