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快到不给高市早苗反应的时间!从金井正彰返回日本,到日方明确不再对我们要求高市早苗错误言论作出回应,我们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措施立马展开,从提醒中国公民避免赴日旅游;到中国留学生谨慎选择去日本留学;再到暂停走12日本水产品。我们反制的浪潮会越来越猛,就如央视新闻评论员所说,高市早苗若继续铤而走险,日本将万劫不复。 最先被这股浪潮拍懵的是日本水产行业。海关总署的公告一出来,北海道的扇贝养殖户直接傻了眼 —— 他们刚把一批冷冻扇贝装上开往中国的货轮,如今只能眼睁睁看着货物滞留在港口,每天光仓储费就得多花 30 万日元。 要知道,中国曾是日本扇贝最大的海外市场,2024 年的出口额占比高达 42%,而现在这扇门突然关上了。更要命的是市场信心的崩塌,上海多家日料店已经连夜更换了食材来源,现在的松叶蟹全换成俄罗斯进口的,压根不用日本水产了,连超市货架上的扇贝也都换成了大连产的平替品。 这记重拳看似打在水产上,实则精准戳中了要害。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得很明白,日方既没履行食品安全承诺,高市早苗还在台湾问题上发表错误言论,就算开放进口也没市场。 海关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5 年前十个月中国自日本进口水产品总额才 444 万元,占比微乎其微,这根本不是简单的贸易限制,而是用市场信号传递明确态度。 日本水产厅长官野村哲郎急得公开喊话,说这会影响 3.2 万从业者的生计,但再着急也没用,谁让自家首相踩了红线。 反制的涟漪很快扩散到更多领域。文化和旅游部门发出的赴日提醒,虽然没有强制禁止,却直接引发了退订潮,短短三天就有 50 万张赴日机票被取消。 那些计划去看樱花、赏红叶的游客开始转向其他目的地,日本最大旅行社 JTB 的中国线路预订量暴跌 70%,连冲绳的度假村都开始降价促销,却还是少人问津。 留学市场的变化更耐人寻味,中国是日本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去年还有约 12 万人在日留学,现在不少中介机构都接到了咨询电话,家长们反复询问 “现在去日本安全吗”“政策会不会有变动”,原本敲定的留学计划纷纷搁置。 这些变化背后,是民间交流的悄然降温。要知道,人与人的往来是国与国关系的润滑剂,可现在这层润滑剂正在变少。 日本《每日新闻》记者走访东京的孔子学院,发现报名汉语课程的人少了近三成,而中国国内的日语培训机构也反映,咨询量下降了 40%。这种民间层面的疏离,比任何官方表态都更有穿透力,毕竟互信的建立需要多年积累,崩塌却可能在一瞬间。 央视新闻评论员那句 “高市早苗若继续铤而走险,日本将万劫不复” 的警告,此刻听来格外清晰。现在的日本国内已经出现了反对声,野田佳彦、鸠山由纪夫等三位前首相都站出来警示她的言论危险。 《东京新闻》等主流媒体也批评她 “毫无首相自觉”,甚至有民众在首相官邸前高喊 “高市下台”。可高市早苗政府至今没有回头的迹象,这让反制的浪潮有了继续升级的可能。 从水产到旅游再到留学,这一连串动作环环相扣,显然不是临时起意。它更像一套准备充分的组合拳,每一拳都打在日本的敏感处。这背后传递的信号很明确:核心利益碰不得,越过红线就要付出代价。现在球已经踢到了日本那边,是及时止损还是继续狂奔,全看他们的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