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国专家直接给中国战机下了定论:歼-35和歼-20迟早都会被淘汰。 2024

美国专家直接给中国战机下了定论:歼-35和歼-20迟早都会被淘汰。 2024年12月26日,一架造型奇特的飞机在中国完成了首飞。这架飞机没有尾翼,整个机身像一个巨大的飞镖,底下还装着三台涡扇发动机。这就是传闻中的J-36,这架新飞机的出现,让一些美国军事专家的话听起来不那么刺耳了,他们之前就说中国现役的歼-20和歼-35,恐怕撑不了太久。 这些专家给出的理由里,最显眼的就是 “功能重叠论”。他们说中国同时搞两款五代机纯属浪费,维护起来费钱费力,早晚会放弃其中一款。 可稍微了解中国空军发展的人都知道,这根本是没搞懂两款战机的定位差异。歼 - 20 是重型隐身战机,机身庞大载油量足,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 200 公里,主打远距离制空权争夺,能在敌方战机还没发现时就完成锁定。 歼 - 35 则是中型多用途战机,机身更紧凑,除了空战还能挂载反舰导弹打击海上目标,舰载型已经在福建舰完成了多次弹射起飞测试,专门适配航母作战需求。 两者的搭配就像战场上的 “尖刀” 与 “多面手”,歼 - 20 负责撕开敌方防空网,歼 - 35 跟进执行精确打击和海域巡逻任务。 这种分工在 2024 年的东海联合演习中已经得到验证,两款战机协同作战时,防空拦截效率比单一机型提升了 40%。那些专家连基本定位都没厘清就下结论,未免太过草率。 另一个被反复提及的理由是 “技术迭代快,五代机即将过时”。他们拿美国 F-22 讨论退役举例,说五代机的 “保质期” 本来就短,现在六代机都要来了,歼 - 20 和歼 - 35 自然难逃淘汰命运。可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武器装备的 “升级” 从来不等于 “淘汰”。 歼 - 20 从 2017 年服役至今,已经完成了三次重大技术升级,最新批次换装了国产 WS-15 发动机,推重比提升到 10.8,隐身涂层也换成了更耐磨损的新型材料,雷达反射截面进一步降低到 0.001 平方米级别。 歼 - 35 的升级速度更快,2025 年初曝光的改进型不仅优化了气动布局,还加装了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能实现 360 度无死角态势感知,连美国空军参谋长大卫・戈德费恩都在内部报告中承认,这款战机的多任务能力 “超出预期”。 就算未来六代机列装,五代机也会像现在的 F-15、苏 - 35 一样承担常规任务,形成高低搭配的作战体系,不会被轻易淘汰。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专家闭口不提中国在六代机领域的进展。2025 年 2 月,中国科研团队公布了斜爆震发动机的测试数据,在 JF-12 风洞中实现了 16 马赫的速度潜力,这种发动机已经计划用于国产六代机 J-36 原型机,该机型采用无尾布局和三发动机配置,去年已经完成多次试飞。 相比之下,美国的 NGAD 六代机项目还停留在概念验证阶段,原定 2024 年的首飞计划已经推迟到 2027 年,进度明显落后。 美国智库急着唱衰中国五代机,真正的原因藏在预算报表里。NGAD 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 1000 亿美元,需要国会每年批准巨额拨款,而近年来美国军费开支压力增大,2025 年国防预算中给空军的专项拨款比去年减少了 8%。 这种情况下,通过渲染 “中国威胁” 来争取预算,成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惯用手段。他们甚至想修改沿用多年的战机划代标准,搞一套所谓的 “能力谱系” 新规则,本质上就是想通过重新定义游戏规则,来掩盖自己在六代机竞争中的劣势。 这种双重标准在军事领域并不新鲜。美国的 F-15 已经服役 48 年,至今还在推出改进型 F-15EX,计划用到 2040 年以后,却对服役刚满 8 年的歼 - 20 喊 “淘汰”。 自己同时装备 F-22 和 F-35 两款五代机,却指责中国 “功能重叠”。这些矛盾的言论,恰恰说明所谓的 “淘汰论” 根本不是客观的技术评估,而是带有明确目的的舆论操作。 中国军工的发展从来不是靠嘴说出来的,从歼 - 10 到歼 - 20,从仿制到自主创新,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歼 - 20 和歼 - 35 能否满足国防需求,能否在实战中发挥作用,自有战场和时间来检验,不是几句专家论调就能否定的。 战机技术的演进永不停歇,每一代都在刷新极限。中国能从歼-20走到歼-36,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未来,能否在第六代战机上再进一步,才是真正的考验。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02
用户18xxx02 2
2025-11-21 01:05
淘不淘汰关你屁事,真的是;三八,二十三关你屁相干。
用户10xxx77
用户10xxx77 1
2025-11-21 01:28
美国F35才是淘汰半成品的工业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