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了!”安徽合肥,一位女大学生独自在外租房,晚上回家时发现钥匙落在屋里,在网上找了个开锁师傅上门,页面上标着“27元”,心想花个小钱解决问题,结果开锁师傅一波操作,最后竟要她付4170元,事后商家回应:是师傅个人行为 聂女士介绍,自己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但平时都自己在外租房住,当天晚上下课后回家,发现钥匙忘带了,就在平台上找了家开锁公司,但没法直接预约,只能留电话等师傅联系,她后门才反应过来,从这开始,就已经跳过了平台 师傅直接上门。先用卡片尝试开锁失败,又说门锁是C级锁,需要强拆并更换零件,先收了540元。拆完后又提出380元更换锁主体,随后又加了600元公司费用和一些所谓个人安装费、强开费,最后又要900元夜间服务费、上门费、技术费,短短半小时,她总共支付4170元 更荒唐的是,师傅录了视频,让她确认知晓所有费用,用作自己推脱责任的证据 考虑到天色已晚,而且师傅就站在门口位置,聂女士就按照对方要求付了钱,拍了视频,而第二天就进行了投诉 商家表示开锁师傅是外包人员,只收信息费,师傅个人行为和收费跟他们没关系,只同意退1000元,还建议换更高档锁。但聂女士表示不接受 有网友说:这个开锁的你说他懂法吧,他还知道让客户录个免责声明。不懂法吧,他这算是在敲诈了。想钱想疯了,欺软怕硬,看人家独身女士,又好说话,蹬鼻子上眼 这话其实说的没错,师傅利用独居女生处于紧急、无助状态,步步加价,还让她录视频“免责”,明显是想把违法操作合法化,但视频不等于自愿同意。消费者在紧急情况下支付4170元,明显超出了合理服务价格 当然,平台和商家也存在责任问题。虽然商家声称开锁师傅是外包人员,但法律上 平台提供服务信息,就有一定监督和连带责任。尤其是师傅通过平台获得客户、完成交易,平台或商家不能完全撇清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还不合理收费、赔偿损失 建议大家遇到紧急开锁或上门服务,一定先问清楚资质和费用,保留聊天记录、照片和支付凭证,尽量用第三方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