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35年毛主席秘书遇袭牺牲,成为悬案,21年后主席下令:“必须严查凶手!”  

1935年毛主席秘书遇袭牺牲,成为悬案,21年后主席下令:“必须严查凶手!”   1925年,来自江西寻乌的19岁青年古柏,攥着入党申请书,在党旗下宣誓,从此把一辈子都系在了革命事业上。   因为踏实肯干,人也机灵,毛主席就把他调到身边当秘书,后来还成了红四军前委、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秘书长。   1934年秋天,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央苏区很快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到处都是搜捕和屠杀。   组织上让古柏当闽粤赣边游击队司令员,留在南方牵制敌人。   他把失散的红军战士拢到一起,带着队伍在粤赣边境的大山里打转,硬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开辟出一块游击区。   1935年2月底,古柏带着队伍偷偷摸到赣粤交界的鸳鸯坑,这地方是“三不管”地带,山高林密,以前就是游击队的秘密据点。   他见到了先行到达的战友,还有五兴龙游击队的队长刘国洲和队员刘邦开,几个人握着手,眼圈都红了,分开才几天,却像过了好几年。   为了安全,古柏让大家叫他“柏花”,一边派人打听失散队员的下落,一边听刘国洲讲周边的情况。   得知附近青云、青化村的群众早就不满地主压迫,不少人还参加过当年他领导的暴动,古柏心里踏实了不少,打算先在这儿稳住脚跟再图大事。   一天晚上,古柏跟刘邦开、刘亚伏去山背的赤米畲纸厂,想跟工人聊聊,顺便洗个澡。   纸厂里就一个叫王应湖的工人守着,见了陌生人直哆嗦,古柏用寻乌客家话跟他打招呼:“师傅莫怕,我们是路过的,今晚来你这里借地方冲个凉。”   刘邦开也赶紧说:“我是龙川本地的游击队员。”   王应湖听说是同乡,这才放松下来,聊天时,刘邦开跟他讲红军是为穷人办事的,见他盯着手枪看,还卸下来教他上弹、瞄准。   古柏看他有兴趣,就跟他说:“贫苦农民攥紧枪杆子跟反动派斗,才能过好日子。”   王应湖拿着枪舍不得放,还问:“你的枪能借我用几天吗?”刘邦开告诉他枪是队伍的,以后好好干总有机会用。   临走时,王应湖提着灯送了他们三里地,一直送到鸳鸯坑才回去,没人能想到,这个热情送行的人,转头就把他们卖了。   王应湖本就是个好吃懒做的主,红军的道理他一句没听进去,满脑子都是卖消息领赏、抢手枪发财的念头。   他挑纸去上坪街卖完,就跑到乡公所找乡长王敬卿告密,说鸳鸯坑藏着红军,还有好几支驳壳枪。   王敬卿跟他是同乡,一开始没敢答应,王应湖不死心,又撺掇村里的王金汉、王亚日一起去抢枪,被俩人骂了回去。   3月5日,王应湖做完最后一批纸,临走时还骗刘邦开说明天带他们去大山里住。   路上碰到地主王福均,被对方恐吓说不告密就绑他去乡公所,他吓得赶紧跑回乡公所,说红军还在鸳鸯坑,再不去就跑了。   王敬卿这下慌了,连夜找来县警卫队的黄居成、黄卓商量。   黄居成怕地形不熟,又拉上熟悉情况的黄卓,几个人定下主意,让王应湖带路,借着鸳鸯坑“畚箕形”的地形,从两边山脚包抄上去。   3月6日是惊蛰,天刚蒙蒙亮,古柏查完岗回到伙房,刚打了几瓢冷水要洗脸,就听见哨兵喊“敌人来了”,紧接着枪声就响了。   他扒着窗户一看,山脚两边全是荷枪实弹的敌人,正往山上摸,他一脚踹开房门喊队员们从后门冲,自己留在后面掩护。   古柏端着枪朝敌人射击,喊着让队友们往后山跑。   直到看见战友们都钻进了茅草丛,他才转身要撤,一阵子弹扫过来,他晃了晃就倒在路边的石灰池旁,鲜血一下子染红了池边的泥土。   一个队员回头发现他没跟上来,跑回来想背他走,刚走几步就发现他已经没了气息,只能捡起他的手枪,含着泪冲进山林。 古柏牺牲的消息,直到1937年秋天才传到毛主席耳朵里,那时候古柏的二哥古梅在四川教书,托人给伟人带信,想请他给古柏作传。   毛主席看完信半天没说话,后来在宣纸上写下“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字里行间全是惋惜。   古柏的妻子曾碧漪,直到收到这封信才知道丈夫已经牺牲,她强忍着悲痛想去找毛主席,信却被国民党截获。 1956年,她见到毛主席时提起这件事,伟人当即让公安部门彻查,专案组跑了近一年,走访幸存队员、审讯当年的凶手,终于查清了真相。   1958年6月1日,龙川县法院宣判,黄居成、黄卓、王福均三个主犯被枪毙,王敬卿判了死缓,王应湖被判无期徒刑,迟到23年的正义终于来了。   古柏这一辈子,没享过一天福,29岁就倒在了革命路上。   长征部队撤走后,他明知留在苏区九死一生,还是主动扛起了重担;敌人围上来的时候,他没想着自己跑,而是把生的机会留给队友。   1984年,邓小平为他的纪念碑题字“古柏烈士,永垂不朽”,这八个字就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评价。   青山埋忠骨,信仰照千秋,古柏这棵“革命古柏”,从来没真正倒下。   ‌【评论区聊聊】你心中最难忘的革命烈士故事是哪一个? (信源:解密:毛泽东秘书古柏牺牲真相——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