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法国总统马克龙突然宣布了,乌克兰与法方在巴黎郊外维拉库布莱空军基地签署军事合作意向书,乌方拟采购多达100架“阵风”战斗机,同时涉及SAMP/T防空系统、雷达和无人机等。 这是一张重量级清单,但更像一份长期安排。达索公司现有订单已排到2030年代,欧洲多国排队提货,乌克兰要见到成规模交付,节奏不会快。 价格层面,外媒普遍估算“阵风”单机在1亿美元量级,配套武器、培训、后勤、地面设施叠加后,整体账面会更高。法国空军近年也在补机与升级,产能如何在内外需求之间分配,是绕不开的现实。 作战能力方面,“阵风”具备对空夺控与对地打击的成熟经验,法方在中东多次实战应用。对照乌军仍在使用的米格与苏式老机,代差明显,但从飞行员到地勤再到弹药数据链的转换,至少按年计算。 训练就是一道门槛。乌克兰飞行员已在英国等地进行培训;参照F-16项目的流程,完成战术课目、夜航、联队协同,都需要周期。短期内更可能是小批量形成初始能力,而不是一上来就全面换装。 防空是另一条主线。SAMP/T配套拦截弹覆盖百公里级目标区间,针对巡航导弹、部分类型的弹道目标和无人机都有用途。相比乌克兰已在役的IRIS-T、NASAMS,它能在高端区间补孔,但数量与部署密度决定效果。 城市防护有过现实案例。德制IRIS-T在乌多次拦截来袭目标,基辅方面公开致谢并披露拦截记录。对比俄方持续的远程打击强度,新系统加入能分担压力,不过形成网状覆盖还需要时间和弹药库存支撑。 供应链同样关键。SAMP/T由法意产业链分工协作,核心部件与拦截弹产能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对照战场的高消耗节奏,欧洲军工需要稳定的扩产安排,才能把纸面承诺转成持久供给。 资金问题绕不开。外界预计主要依赖欧美援助与融资工具,乌方自身财政空间有限。如此体量的大单,多半会分期执行,与产能排期一并拉长到数年尺度。 与其他机型的关系也要算清。F-16援助已在推进,瑞典“鹰狮”相关接触曾被多家媒体报道。多线并进有助于争取资源,但不同机队并行会抬高维护、训练和弹药管理的复杂度。 俄方已表示反对,欧洲多国近期则强调将继续提供支持。舆论层面的交锋会持续,地面与空中态势更取决于补给线能否稳定、训练能否按计划完成。 时间点进入第三个冬季,前线消耗与后方产能进入拉锯。就近阶段看,防空补强更可能先见效,战斗机换装是中长期工程。 把话落在一点上:这纸意向书定下了方向,但能否改变战场,要看交付、训练、弹药这三条线能不能同时跑起来,而且要跑得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