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十四五”以来,酒泉市每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着力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不断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民生需求。

酒泉市研究制定促进高质量就业重点任务措施138条,深入实施酒泉籍高校毕业生“雁归计划”,创新搭建“码上就业”服务平台,城镇新增就业较“十三五”末增加6.8万人。2024年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9814元、27285元,总量分别位居甘肃省第四和第二位,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4%和37%,群众增收与经济增长实现良性循环。
酒泉市多渠道增加普惠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9所,公办幼儿园入园率由“十三五”末的47%增长至72.4%。全面深化高中教育改革,高考本科上线率由“十三五”末的69.2%增长至90.62%,创历史新高。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成功升本,率先将本科职业教育引入河西地区,为西北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酒泉市成功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建成运营,上海专家长期轮流到酒泉市出诊,探索开展新业务新技术59项,其中13项技术填补了河西地区医疗技术空白,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水平诊疗服务,外转诊疗率下降15.8%。全面实施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一体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治理发展,7个县市区全部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大幅提升。
酒泉市积极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创新开展“政策找人”主动救助行动,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保障标准,城乡低保较“十三五”末分别提标27.2%和50.7%。鼓励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结对关爱、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工作,成功入选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市、国家级儿童友好型城市。稳步推进殡葬领域改革,全市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酒泉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酒泉中心城区实现热电联供全覆盖,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较“十三五”末增长21%,城镇化率提升至68.25%。稳步推进城市增绿提质行动,新建“口袋公园”5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十三五”末增长18%,敦煌、玉门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甘肃省首批荣获这一殊荣的县级城市。持续推进以农房改造为牵引的乡村建设行动,3.57万户群众搬进了具备室内卫生厕所、清洁取暖的幸福新居,提前超额完成酒泉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60%的土坯房改造任务。
审核:裴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