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一个连大学都没上过的人,竟花费26万,用30年造出一条74米长的大桥!1989年

一个连大学都没上过的人,竟花费26万,用30年造出一条74米长的大桥!1989年,就在工程竣工之际,却有人提出质疑:“这座桥的图纸是不是拿反了?”   1940年的湖南洞口,山里的穷人家多,吴琦瑛就生在这样的家庭里。   他打小不爱说话,蹲在村口看修石板桥能看一下午,可家里供不起他读书,初中刚毕业就断了学路。   16岁那年,他揣着半本翻烂的数学课本进了工地,跟着修水利、铺公路,成了最年轻的杂役。   32岁那年,他的本事终于被人看见,当时洞口县交通局缺技术人才,有人想起工地上那个爱琢磨的年轻人,试了试让他画座小桥的图纸。   没想到他拿出来的方案不仅省材料,还贴合当地的岩石地形。   就这样,这个初中文化的工地杂役,成了正式的桥梁设计师。   1974年,他接手了湛田大桥的修建,当时有人放话“土专家建不了现代桥”,他没辩解,带着人在工地上住了七个月,实测地形上百次,把原来的设计改了又改。   最后这座桥只用109天就完工,花了五万多块钱,比国家包干的预算省了近四倍。   同行们都惊了,关于这座桥的论文直接登上了专业杂志,没人再敢说他是“土专家”。   之后十几年里,他手上的桥一座比一座有分量。   1978年建的平溪江大桥,净跨87米,是当时石砌拱桥里的标杆;1980年的龙井桥更厉害,被亚洲太平洋地区农村道路交流会列为推广桥型,成了国际上都认可的样板。   1986年修石背大桥时,他又用上了转体施工工艺,把90米跨径的拱桥“转”到预定位置,刷新了当地的施工纪录。   这些桥有个共同点,都花得少、站得稳,在那个国家基建资源紧张的年代,他像个会变魔术的工匠,总能用最少的料造出最结实的桥。   真正让他在行业里留下传奇的,是1989年那座被人骂“建反了”的淘金桥。   当时要横跨木鱼塘峡谷,谷底全是风化页岩,搭脚手架既危险又费钱。   吴琦瑛拿出的设计图让所有人都愣了——桥身是凹下去的,中间没有桥墩,悬在峡谷上空,远远看去像个倒挂的拱。   有外地来的工程师笑他“图纸拿反了”,当地村民也犯嘀咕,走上去总觉得脚底下发空,偷偷叫它“猪肚桥”。   他没理会这些闲话,带着工人在两岸山体里打了两个隧洞,用48根钢丝编的主索固定住桥身,再顺着悬索搭桥面。   这种“自锚上承式悬带桥”的法子,靠着桥面自身的重量稳住悬索,不用额外搭笨重的桥墩,不仅省了一半材料,施工时还能把悬索当脚手架用。   桥通车后,山里的木材和农副产品顺着它运出去,农资用品也能送进来,就这么安安稳稳用了三十年。   1993年,他建成了净跨100米的高沙大桥,这是他设计的最后一座大桥。   算下来一辈子,他总共建了23座桥,加起来有2434米长,节约的钢材能建几座小钢厂,节约的投资更是高达六成。   荣誉也跟着来了,交通部的“双文明标兵”、国务院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总工会的“全国自学成才者”,1993年起还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7年他甚至作为代表出席了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退休后的日子很恬淡,他的家庭还评上了湖南省的书香家庭,那些画满草图的笔记本,成了家里最珍贵的藏品。   吴琦瑛的故事,戳中了很多人的共鸣。   有人说他是天才,可他哪有什么天赋,不过是把别人休息的时间都用来啃书,把工地上的每一次失误都变成经验。   初中文化能当高级工程师,靠的是“干活中找问题,书本里找答案”的死磕精神,湛田桥的预算控制、淘金桥的结构创新,全是这种死磕出来的成果。   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他的创新从来不是天马行空,而是贴着地面的解决办法。   峡谷里不好搭架子就改桥型,地方缺钢材就优化结构,这种“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智慧,比单纯的技术突破更值得琢磨。   真正的匠人从不需要学历背书,吴琦瑛的成果是23座立得住的桥,是三十年不塌的淘金桥,是老百姓嘴里“省钱又结实”的口碑。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开创,不过是把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拆成一个个能落地的细节;所谓传奇,不过是把一辈子的心思都用在一件事上。   1993年后他的踪迹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那些横跨山河的桥梁,早已把他的名字刻进了时代里。   真正的匠心,从不是学历堆出来的光环,而是把日子熬成图纸、把难题变成桥梁的坚持。   ‌【评论区聊聊】你身边有没有这样靠实干闯出一片天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又藏着怎样的坚持? (信源:中国有座怪桥,刚建成以为设计师是庸才,30年后才知其良苦用心——茶录传承茶文化事业部)

评论列表

用户45xxx35
用户45xxx35 55
2025-11-19 20:52
别提学历了。江苏科技大学都把一个高中生聘为首席科学家了

~~荒~~ 回复 11-20 10:50
北大曾经不也聘了个中学生当教授,关键是有没刷子!

用户10xxx65
用户10xxx65 42
2025-11-20 16:24
这桥叫湛田桥,以节省成本和造型独特著称。但是除此之外没什么值得吹捧的,20年成危桥,不到30年已无法通车。放在现在设计建造这种桥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得进监狱

天地老司机 回复 11-22 15:42
以当时的条件,你有能力设计建造一座桥吗?!

用户34xxx30 回复 11-22 22:38
70年代设计的桥,要求你用最少的材料,最少的资金,有限的技术,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条能用的桥,他的方案就是那个时期最优解,要是不急等个20年肯定有更好的办法,但是要等

用户18xxx13
用户18xxx13 27
2025-11-19 17:07
元芳你说:为什么,桥不垮呢?
谢荣新
谢荣新 22
2025-11-19 17:30
这桥施工方便,难度低,关键点确保有冗余,没问题的!只是不符大家审美预期
123
123 21
2025-11-19 19:06
这图片是认真的吗?完全不能理解

大爷大妈给点儿吧 回复 11-22 14:19
相当于悬索桥的原理。省了桥塔,解决了跨度大的问题,很巧妙。

就刚刚好 回复 大爷大妈给点儿吧 11-22 18:35
建议叫撑索桥[大笑]

徐涛
徐涛 13
2025-11-19 18:59
路桥高工说:牛逼👍
用户10xxx62
用户10xxx62 12
2025-11-22 11:55
学历不是新中国才有的吗?古代那么多风吹雨打上千年的建筑不都是农民工建的吗?他们难道都是博士后吗?大学的研究成果不就是古人的经验总结吗?只是为了证实经验是不是事实而已
坨坨龙
坨坨龙 12
2025-11-22 12:52
文章有些以偏概全了。 这位专家学历起点低,但并不代表他后续没有继续学习。 他后边自学工程力学那些知识的事也要讲一下。 如果没有系统科学的研究和计算。想造出能跑卡车的桥是不可能的。 吴老要是活着,看到这篇文章把自己描述成不讲科学的文盲。估计也是要生气的。 那个年代,自学成才的专家不少。他们文凭不高,但是专业知识绝对不少。
飞鹰
飞鹰 9
2025-11-19 20:49
没有许可 没有监理 咋施工的

用户10xxx38 回复 11-22 13:42
你说的这些说不定就是他们那一代人提出的

平凡兔
平凡兔 7
2025-11-18 21:26
这个桥,能活,不错。

走遍china 回复 11-19 17:37
蕴含反重力原理

地头小市民
地头小市民 7
2025-11-20 09:58
看到过相关报道,这桥应该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的,用了三四十年。后来到了九十年代说是危桥,就给拆了。大体脉络就是这样,欢迎修正!
大爷大妈给点儿吧
大爷大妈给点儿吧 5
2025-11-22 14:05
这个设计很巧妙,相当于悬索桥,但是又不需要建很高的桥塔。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很好地解决了跨度大、预算有限的问题。
用户24xxx28
用户24xxx28 4
2025-11-20 10:39
跟现在的悬索桥是一样的,都是拉索承重,只是这个施工简单能省钱,且只有峡谷适合,如果说危险,悬索桥更危险
再次启程
再次启程 3
2025-11-20 21:58
古时候的能人巧匠如鲁班上过大学??还是接受过能力更强的辅导。你个人的能力和学历无关的。

风中年华 回复 11-22 08:13
学历只能证明一个人的下限,但是证明不了一个人的上限

用户77xxx98
用户77xxx98 2
2025-11-20 21:17
看过关于这个桥的电视节目,做了相关受力分析,结果是可行的。
无限可能
无限可能 2
2025-11-22 15:15
不就和斜拉索一个道理,只是一个是拉,一个是顶,以前的材料工艺这些肯定比不过现在了。
快乐人生
快乐人生 1
2025-11-19 21:45
这图片有点不符合常理啊!

一生所爱 回复 11-21 20:49
弓反过来就是这桥

快乐人生 回复 一生所爱 11-21 22:39
你觉得合理?下面悬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