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最后6.3秒,快船108-110落后2分,哈登在底角接到传球,跃起投篮。76人球员格莱姆斯扑防过来,手触碰到哈登的肘部。球划出一道弧线偏出篮筐,哈登落地瞬间举手示意犯规,裁判没有任何表示。那一刻,哈登的28000分里程碑夜,以争议和遗憾画上句号。当记者赛后追问为何哈登的三分出手未被判犯规时,主裁Curtis Blair的回答简洁而坚定:“在实时比赛中,裁判认定格莱姆斯对哈登的三分出手进行了合法干扰。”这一官方定调,试图为比赛最后一幕的争议画上句号。“合法干扰”四个字成为NBA官方对这次关键回合的最终解释,至少在此时此刻,联盟立场鲜明。裁判的判决仿佛在说——格莱姆斯的那一下接触,并未达到犯规程度,不影响投篮的合法性。
颇具戏剧性的是,制造这次争议的当事人格莱姆斯,却展现出与官方截然不同的暧昧态度。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这位76人球员坦言:“我可能犯规了,也可能没犯。但这不该由我来判定。”格莱姆斯拒绝为自己辩护,也拒绝认错,他把判断权留给了公众与裁判。这种坦白,反而加深了人们对这次判罚的质疑。连防守球员自己都无法确定是否犯规,裁判在关键时刻的“不干涉”决定显得格外醒目。
从多个角度的回放显示,哈登在第一次三分出手时,防守队员格雷姆斯在扑防时确实碰到了哈登的左肘。 《体坛周报》记者孔德昕在赛后点评:“哈登两次绝杀出手不中,但第一次那个三分被格莱姆斯点肘了,裁判没吹出来。”而快船随队记者Tomer Azarly更加愤怒,他直接预言:“预计明天的最后两分钟裁判报告会说这是个漏判,格莱姆斯在詹姆斯·哈登投进反超比分的三分球时明显犯规,但裁判却没吹哨。”这些声音共同构建了一个与官方解释相左的事实,点肘动作确实存在,且影响了哈登的投篮。抛开这次争议判罚,哈登本场比赛的表现犹如过山车。首节轰下17分,令人惊叹不已;但后三节总共只有11分,全场25投仅7中。更令人担忧的是三分线外12投2中的效率,包括最后两个有望绝杀的三分球都没能命中。快船记者Tomer Azarly试图为哈登辩护:“哈登背靠背第二场出战37分钟,28+6+5,下半场16中2,明显打不动了。”36岁的哈登,在达成28000分里程碑,比肩乔丹、科比的荣耀时刻,却因最后时刻的体力不支和争议判罚,吞下了里程悲的苦果。
快船跟队记者已经预言了明天最后两分钟裁判报告的内容——这将是一次漏判。但这样的赛后纠正,对改变比赛结果毫无意义。它更像是一种程序性的自我安慰,联盟承认了错误,但结果无法更改。裁判报告成了联盟的免责声明,它安抚了情绪,却无法归还胜利。在关键时刻,裁判选择让球员决定比赛,这种哲学在理论上无可挑剔,但在实践中,当一次明显的身体接触影响了投篮结果时,“不干涉”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决定。比赛结束后,哈登站在费城球馆的地板上,看着记分牌上108-110的比分。他的28000分里程碑夜,本该与胜利相伴,却被一句“合法干扰”定义。快船记者Tomer Azarly的预言将在明天的裁判报告中得到验证,但赛果无法更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