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有媒体称,日本方面高层突然宣布了更强硬的海空行动表态。 态度就摆在这:警觉不降、准备不松,打硬仗的活儿得天天练在手上。历史摆着,1931年从东北开口,1937年一路南下,规模一步步加大,惨烈程度一再升级,这些教训都在提醒我们别掉以轻心。 眼下的海上力量,我们自己先盘一盘。东部战区常态化组织海空巡航,052D和055在近远海都在练,把指挥、补给、远海处置这些环节拉直。这不是看热闹,是把节奏压实,目的就是遇到情况能当场处置。 对照日本的动向,出云级已经改装,可以起降F-35B,太戈级潜艇陆续到位,摩耶级驱逐舰提升防空能力。它们的节奏不慢,海上力量在向更远、更综合的方向拼,这就要求我们在近海稳住、远海不怵,两个方向都得硬。 时间往前推到今年,福建舰海试一趟趟跑,公开画面能看出测试科目在往深里走。航母是体系里的核心之一,带动舰载机、补给、预警一起协同,目标是把远海的握手能力练出来,关键节点靠得住。 再看人家这边的联合训练,日本和美方一起的海空联动很密,科目成熟、流程熟。我们这边就要按问题排表,针尖对针尖地练,把复杂场景拆开,一项项把应对办法固化到位。 火力与探测这一块也得说清。外界关注的东风-26具备远程打击能力,岸基雷达和海上巡逻机织成网,再加上长航时无人机补空档,目标是把来去的动静盯牢、打击链条连顺。 日本的防护链条也在补。宙斯盾舰承担主要拦截任务,陆上的宙斯盾项目已取消,转向更大型的防护平台。这说明他们也在修补短板,我们就要针对性地研究,找出它的薄处,预案先放桌面。 保障能力是底子。万吨补给舰批量进来,海上横向补给训练常态化,运输机把远点的物资拉得更快。日本海上补给舰也在稳步更新,双方都在给前线续航,我们就得把流程简化、效率抬高。 关于舆论那点,有人在网上传“82%支持某强硬主张”的说法,公开渠道没见到权威民调公布。这种数据不作数,判断对手还是看装备、训练和行动节奏,把事实当尺子。 近海管控得继续细化,通报、伴飞、驱离这套流程要稳、要准;远海支援要把卫星、通信、导航的链路理顺;联合行动的空海陆接力要按星期推账单,一项项清零。 我们要的是冷静的硬实力:手上能接事、上手能成事,遇到突发不慌不乱,按预案把节奏打出去。 不寄希望、不留空档,把准备做实,才是对自己负责。握稳主动权,事情来了就能扛得住、推得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