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郭台铭变了?11月14日,他在台北一场企业家闭门会议上直言:“凡是失去大国支持的

郭台铭变了?11月14日,他在台北一场企业家闭门会议上直言:“凡是失去大国支持的政权,都难逃被殖民的命运,与其落得悲惨下场,我宁可靠向大陆。” 郭台铭的话听起来像在说台湾得靠大陆才能稳住脚跟,不然就容易被别人盯上,这话一出,有些人觉得他变卦了,以前还挺硬气的,现在怎么软了?其实要搞懂这事,得从头说起,看看郭台铭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郭台铭早年靠大陆市场起家,1988 年在深圳建起第一个制造基地后,富士康借着大陆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政策红利一路壮大,巅峰时在大陆直接雇佣超百万员工,带动的上下游就业更是不计其数,连他自己都多次说过大陆市场对其成功的决定性作用。 但后来随着政治野心显露,他的立场开始摇摆,不仅抛出过 “赏饭论”,说在大陆设厂是给当地人 “赏饭吃”,还高调宣布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投资百亿美元建厂,一度释放出可能撤离大陆的信号。 2023 年 7 月更放出狠话,说若两岸开战会用私人飞机向前线送物资,当时引发的争议至今还能找到痕迹。 而这次态度转变的背后,能看到现实经历留下的印记。他在美国的建厂计划堪称波折,那个曾被吹成 “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项目,随着美国政府更替,百亿美元投资大幅缩水,工厂规模和就业目标一减再减,最终成了外界眼中的 “空头支票”。 政治上的尝试也不顺利,多次冲击台湾地区领导人职位均未成功,2023 年底还突然宣布退出选举,政治梦想接连受挫。 反观大陆市场,即便在全球电子代工行业遇冷时,依然保持着稳定的需求,鸿海 2025 年 7 月还豪掷 2.32 亿加码青岛半导体项目,通过注资加股权收购的方式,深度绑定大陆集成电路产业,这个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 8 个月。 2024 年出货量就突破 5 万片,满产后年产能可达 36 万片晶圆,这样的发展速度和市场活力显然极具吸引力。 更关键的是两岸经济融合的大趋势摆在眼前,2023 年两岸贸易额突破 3000 亿美元,数十万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就业,这种深度联结不是单一言论能割裂的。 郭台铭自己应该也清楚,富士康的制造体系深深扎根在大陆,从苹果手机到各类精密电子部件,大陆的供应链和消费市场是其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支柱。 这次闭门会议上他特意提到 “大国支持”,对比之前的言行,更像是对现实利益的清醒认知 —— 脱离大陆这个 “大国市场” 的支持,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发展都会举步维艰。 从 “赏饭论” 到 “向前线送物资”,再到如今 “宁可靠向大陆”,郭台铭的表态始终和自身经历、企业发展紧密挂钩。这番最新言论究竟是一时感慨还是长期立场,还需要时间观察,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岸经济融合的大潮流,以及大陆市场的强大吸引力,正是左右这种态度转变的关键力量。 参考信源: 郭台铭投书美媒批赖清德拒一个中国 加剧台海战争危险 2023-07-18 中国台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