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古代可养不起30万骑兵,一匹战马一天要吃5公斤的草料和3公斤的豆子,战时大量消耗

古代可养不起30万骑兵,一匹战马一天要吃5公斤的草料和3公斤的豆子,战时大量消耗马力还得需要喂点盐和鸡蛋。     很多人看古装剧总觉得古代骑兵一呼百应,动辄几十万骑兵冲锋陷阵,其实这纯属艺术加工,古代别说30万骑兵,能凑出10万正经骑兵的朝代都没几个,核心原因就一个,战马实在太能吃了。     古代的核心经济是农耕,粮食是命根子,而战马吃的可不是野草那么简单。     草料得是优质牧草,不能是随便路边薅的杂草,不然战马吃了不长膘还容易生病,而优质牧草需要专门的牧场来种。     豆子在古代更是精粮,不管是大豆还是豌豆,都是能给人吃的口粮,把这么多豆子喂给马,相当于让马和人抢饭吃。     更关键的是养马特别占地方,史料估算,养一匹马所需的土地,拿来种田能养活二十五个人,这在人地矛盾突出的中原地区,简直是奢侈到离谱的事情。     古代中原王朝的核心区域大多是平原耕地,适合养马的高寒牧场本来就少,要么在西北要么在东北,这些地方还经常被游牧民族控制,想大规模养马都没地方。     就说汉朝,汉初面对匈奴的骑兵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不是不想打,是真没马。     史书记载西汉初年,皇室的马厩里连百来匹像样的战马都凑不齐,将相出门只能坐牛车,可见缺马到了什么程度。     后来汉朝想反击匈奴,首先做的就是搞马政,汉高祖时就制定了养马的法律,吕后还禁止母马外流,怕给敌人送军资。     汉文帝甚至出台了“马复令”,老百姓谁家养了能打仗的马,就能免三个人的徭役,这政策力度可太大了,但即便这样,汉朝也花了几十年才攒够战马。     到了汉武帝时期,漠北之战算是汉朝骑兵的巅峰,卫青和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加上随从的私马,总共十四万匹马出塞,结果打完仗回来,入塞的马还不到三万匹。     一场仗就打光了全国好几年的战马储备,而这还只是十万骑兵的规模,要是想养30万骑兵,光战马的损耗就能让国家财政直接崩溃。     而且战马的消耗可不只限于日常的草料豆子,运输成本更是吓死人。     古代交通不便,想把南方的粮食、豆子运到西北边境的军马场,路上的消耗比运到的物资还多。     秦汉时期北击匈奴,就有“率十余钟而至一石”的说法,意思是要在路上消耗十几钟粮食,才能把一石粮食送到前线,这还没算上天气不好或者被敌人偷袭造成的损失。     要是30万骑兵,光战马一天就得150万公斤草料和90万公斤豆子,这么庞大的物资,靠古代的牛车马车运输,得动用多少民夫和运输车辆?宋代科学家沈括算过,维持七万作战人员的后勤,就得三十万后勤人员,那30万骑兵的后勤队伍得有多庞大,简直不敢想象。     这些民夫本身也要吃饭,运输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损耗,最后实际能送到前线的物资,恐怕连零头都不够。     唐朝初期骑兵厉害,是因继承了隋朝的陇右牧场,把三千匹种马迁到甘肃青海一带繁殖,还设立了六十多个牧监专门养马,巅峰时期官马数量达到七十多万匹。     但即便这样,唐朝的骑兵规模也从没到过30万,因为养马的成本实在太高,后来陇右牧场被吐蕃占领,唐朝的骑兵实力就一落千丈。     而宋朝更是典型的缺马王朝,宋初开国时,适合养马的东北和西北牧场都被辽和西夏占了,南方气候潮湿炎热,马匹容易生病死亡,根本养不出合格的军马。     宋朝也试过搞“保马法”,让老百姓替官府养马,结果老百姓怨声载道,马也养得又瘦又弱,根本没法上战场,最后只能靠花钱从国外买马,骑兵规模一直上不去,这也是宋朝军事上拉垮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评论列表

胡子vape
胡子vape 1
2025-11-18 10:02
马在大自然吃草是可以吃饱.但要在合适的草场.一天吃上十几个小时.你打仗的时候放马出去觅食?那敌人来了还打个啥.就算有合适的草场.你放马出去敌人不来.几千上万匹马要吃多大的地方.怎么管理怎么打仗.怕是敌人没看到就被放牧给整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