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杭州,蒋女士在房价高位的时候,购入一套公寓,上下两层60平方,当时行情是170万

杭州,蒋女士在房价高位的时候,购入一套公寓,上下两层60平方,当时行情是170万。后来房价走低,蒋女士也受到物业不平等待遇,于是就到处发帖抱怨,称小区晚上路灯不开、电梯不开空调、泳池不给用等,在社交媒体发帖之后,导致小区很多租户退租。业主因此也都记恨上蒋女士,不少人称准备夜里跟踪她,还有人居然“造黄谣”诋毁她。

杭州的初夏潮湿又闷热,空气里带着梅雨季特有的湿黏感。蒋女士抱着胳膊站在自家公寓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的泳池。

水面平平静静,但泳池栅栏上赫然挂着“暂停开放”几个红字。她盯了几秒,只感觉心里一阵发闷。 这套上下两层共60平的小公寓,是她在房价最高的时候咬牙买下的。

170万,对一个独身女性来说,是一笔几乎压上全部积蓄的赌注。

当时开发商宣传得天花乱坠:园区绿化好、会所设施全、物业专业、增值空间大。蒋女士相信了,也期待着在这套房里开始安稳的生活。

可她没料到,房子还没住多久,剧情便开始急转直下。

那段时间,杭州房价突然行情走低,小区里不少业主开始抱怨当初买贵了,心里憋着火。蒋女士也一样,只不过她的火更多是因为她遭到了物业明显“不一样的对待”。

晚上九点,园区里的路灯常常不亮,黑得像荒山野岭;夏天热浪滚滚,电梯里却不开空调;最让人窝火的是,小区号称“业主共享”的泳池,物业居然以各种理由拒绝她使用。

蒋女士性子软,但对不公平的事就是咽不下。多次向物业反映无果后,她便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帖子,讲述小区灯不亮、电梯闷热、泳池不让用等情况。

她原以为不过是普通维权发声,却没想到帖子发出去后,小区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部分租户看了她的帖子,觉得管理确实差,纷纷退租。而一些业主看到租金缩水、房价萎靡,便把这一切情绪全撒在了她头上。

有人在群里阴阳怪气:“多亏了蒋女士,让我们房子掉价。”

有人威胁:“晚上注意点,别让我们逮到。”

甚至还有人造起了荒唐的黄谣,恶意诋毁她的人品。

最可怕的是,有人开始盯上她的门。

那天是周末傍晚,天色蒙蒙亮,却压着一股不祥的潮意。蒋女士听见外面有窸窸窣窣的响声,以为是快递小哥起落架子。等动静消失,她才把门打开。

门外贴着一张密密麻麻的纸。她定睛一看,整个人都僵住了。

那是她前段时间和物业傅主任因为口角争执报警后,民警出具的现场情况说明书,上面写着双方的情绪、冲突经过等细节。

那纸白得刺眼,也羞辱得刺眼。

她心里“咯噔”一下——这东西除了当事人和物业,外人根本不可能拿到。

“是物业的报复吗?”这个念头在她脑海里炸开。

她颤着手拍了照片,赶紧去物业室,可物业的回答简单粗暴:“我们下班了,不处理。”

蒋女士站在物业大厅门口,冷风一阵阵地吹上来。灯光昏黄,地面湿滑,她突然觉得自己像被整个小区排挤在外的异类。以前她一个人生活没觉得孤单,可现在她第一次觉得害怕。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蒋女士都去物业询问。工作人员不是装忙,就是笑笑:“傅主任不在”“这个我们不管”“你去找街道吧”。

连解释都懒得给。

事情越拖越大,业主群里也越闹越凶。有人说要请律师对付她,有人说她扰乱公共秩序,有人说她是小区的“刺头”。

直到记者介入,这件事才被推到了台面上。

记者联系傅主任,对方的态度冰冷:“我们走法律途径,一切交给上级处理。”

这句话像一道厚墙,把蒋女士挡在外面,一点空间都不给。

蒋女士那天晚上坐在床上,屋里只亮着一盏小台灯。她抱着膝盖,手机放在床边,一条又一条的私信和攻击性评论跳出来。

有人骂她是“麻烦精”,有人说她“活该买贵房”,有人说她“影响大家利益,自己遭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