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的美国大使说他这辈子都忘不了一句话。一个中国官员当年私下跟他讲:谢谢你们,一下子把我们所有人都打醒了! 这句话的背后是2001年美国突然撕毁核心芯片供应合同的刺痛,更是一个国家放弃技术幻想、坚定自主研发的开端。 2001 年那会,国内芯片产业还处在跟着别人跑的阶段,核心领域的自给率连 10% 都不到,大到通信设备小到工业机床,但凡涉及关键计算的地方,几乎全靠进口美国芯片。 美国这一纸合同撕下来,不少正在推进的重大项目直接卡了壳,生产线停摆,研发计划搁置,那种被人掐住喉咙的感觉让整个行业都坐不住了。这时候大家才猛然醒悟,核心技术靠买是买不来的,别人说断供就断供,主动权永远在别人手里,与其看别人脸色过日子,不如自己撸起袖子干。 从那之后,国家层面就把芯片自主提到了战略高度,2006年启动了核高基专项,专门聚焦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的研发,真金白银地砸钱支持。 2014年更是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也就是大家说的大基金,一期规模就有1387亿元,成功撬动了超过5000亿元的社会资金跟着投入,二期规模涨到2042亿元,撬动的资金接近6000亿元,到了2025年,三期1140亿元的基金也获批落地,六大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纷纷出资,就是要集中力量攻克难关。 企业层面更是卯足了劲,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制造的龙头,2017年挖来行业大牛带队,直接跳过中间节点冲刺先进工艺,2019年就实现了14 纳米工艺量产,一下子跻身全球先进制程俱乐部,2020年又宣布7纳米工艺研发成功,性能比14纳米提升20%。 2023 年华为Mate 60 Pro 悄悄上市,拆解后发现里面的麒麟9000S 芯片就是中芯国际代工的,这款芯片有12核中央处理器,主频 2.62GHz,跑分达到 70 万,性能直逼同期国际主流产品,一下子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芯片的突围。 到了 2025 年,华为又推出了麒麟 9020 芯片,搭配自主系统,整机性能提升 36% 以上,在服务器领域,华为的芯片集群甚至实现了对国际巨头产品 1.7 倍的算力反超。 数据显示,2025 年全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315003百万美元,相比前些年最高时的 4300 多亿美元大幅下降,虽然高端芯片还存在差距,但整体自给率已经从当年的不足 10% 提升到 16% 左右,汽车领域虽然目前自给率还不足 10%,但模拟芯片、功率芯片等领域的自给率正在快速提升。 中科院也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2025 年推出了全固态深紫外光源,绕开了国外技术壁垒,国内企业也造出了浸没式深紫外光刻机,在中芯国际开始试跑。现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再到设备、材料的完整产业链,中芯国际在上海临港新建的工厂正在扩充先进产能,越来越多的国产设备和材料通过验证投入使用。 当年美国的一纸断供合同,本想卡住中国发展的脖子,没想到反而打醒了沉睡的雄狮,让中国彻底放弃了技术依赖的幻想。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到企业的埋头研发,从工程师们的极限创新到产业链的协同突破,这二十多年来,中国芯片产业一步步从追赶到局部超越,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核心技术只能靠自己。虽然现在还有不少难关要过,但那种被人卡脖子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当年那句带着刺痛的 “谢谢你们打醒了我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