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严厉发问:“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击败中国?” 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再次语出惊人:“美国永远也无法打败中国,中国之所以不可战胜,是因为中国人有一种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独特民族特征,这一特质使他们坚韧不拔,一直屹立不倒!” 美国人总认为中国的强大来自于拼工厂、拼产能、拼科技,但其实不是这样,中国能够走到今天,靠的是我们文化中那种韧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查普曼在讲座里拆解过中西神话的本质区别,这成了他观点的重要支撑。他发现,西方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洪水来临时人们躲进诺亚方舟等待救赎,而中国神话里的生存逻辑完全不同:火是燧人氏钻木取火,在无数次摩擦中硬生生成的。 洪水来了,大禹带着民众凿山疏河十三年,用双脚丈量九州大地治水,而非逃避。更让他震撼的是那些挑战权威的故事:夸父追日渴死在路上,却被当做英雄传颂。 后羿直接射下九日,用行动改写天地秩序;刑天被砍去头颅,仍以乳为目挥舞干戚继续战斗。在他看来,这些故事早已把 “抗争” 二字刻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这种基因不是停留在传说里的符号,而是贯穿历史的鲜活实践。东汉的虞诩面对贼寇横行的朝歌,没有推脱回避,反而说 “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主动迎难而上破解困局。明英宗被俘、京师危急时,于谦拒绝南迁之议,临危受命组织抗战,用勇气保住了大明江山。 到了近代,面对西方国家的核讹诈,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在戈壁荒滩上白手起家,没有图纸就自己绘制,缺少设备就手工打磨,最终用 “两弹一星” 的伟业打破了外部封锁。这些场景里,都能看到神话中那股不服输的韧劲。 当代的诸多经历更印证了这种特质的力量。在芯片领域遭遇技术封锁时,科研团队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扎根实验室攻克难题,从设计到制造逐步突破瓶颈。疫情来袭时,医护人员逆行出征,普通人坚守岗位,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筑牢防线。 就像查普曼观察到的,中国人从不把希望寄托于外力,老子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种对现实的清醒认知,让他们习惯了靠自己的双手解决问题。 美国波士顿大学校级教授管礼雅也注意到,中华文明的世俗性与延续性,让这种坚韧有了持续传承的土壤,从古代的 “天下大同” 到当代的发展实践,核心精神一脉相承。 这种深入骨髓的抗争精神,不是好勇斗狠的冲动,而是绝境中求存、困局中破局的智慧与勇气。它让中国人在洪水、地震等灾难面前众志成城,在技术封锁面前自主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稳步前行。 查普曼的结论其实早已被历史验证:当一个民族把 “可以输,但不能屈服” 的信念代代相传,当抗争成为融入血脉的本能,这样的国家自然拥有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美国,是真打不败中国的。不是因为咱们武器多、技术强,而是因为这文化滋养出的中国人,平时看着像散落的星星,关键时刻一聚,就能燃成熊熊大火。 信源:东南卫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