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张锡纯强调,这两味药攻邪不伤正、通中有补,对消除臌胀特别有效出现肚子胀得像鼓一样

张锡纯强调,这两味药攻邪不伤正、通中有补,对消除臌胀特别有效出现肚子胀得像鼓一样,小便不通畅,大便又干结不下,非常难受。这个方子用“鸡内金”和“茅根”两味药为主。鸡内金擅长化积滞、健脾胃;茅根则能通利小便、消水气,还能让滞住的气流动起来。张锡纯强调,这两味药搭配使用,攻邪不伤正、通中有补,对消除臌胀特别有效。他对煎药的做法要求也非常细。生鸡内金要去干净杂质研成细末,鲜茅根要切细。先煎茅根汤,火候不能太大,开锅后用文火慢慢煎,等茅根沉到底时汤就差不多好了。取一盅半茅根汤,加五片生姜,再放鸡内金末一起煮。煮到剩半盅时,再添一盅茅根汤,继续煎七八沸,过滤后服下。药渣还能再煎一次,早晚各服一回。张锡纯说,这方子服下后,第一天就会发现小便增多,几天后大便也通畅起来,腹胀慢慢消退。病情好转后,药量也要随之调整——胀减一半时,就要减少鸡内金、增加生术,用以扶正补气。这种“随病势变化灵活调整”的思路,是张锡纯行医的一大特点。茅根这味药在张锡纯的眼里,不仅是利水的药,更是一味能理气的妙品。一般人只知道茅根能清热解毒、利小便,但张锡纯通过多次临床验证,发现它还有“行气”的奇效。他引用《易经》中的说法:“震于植物为萑苇。”茅根和萑苇同属一类,根中空、富有通透性,春天最早萌发,代表着“阳气初生、气机上升”的特性。正因为这种生机上升的属性,茅根能让人体郁滞的气畅通起来。它既能利水,又能理气,配合鸡内金使用,就能在化湿消胀的同时,做到攻补兼施。方子里还特别加了生姜,这也有深意。张锡纯解释,茅根性偏凉,容易伤阳,而生姜辛温,能调和寒性、行气利水,让药性更加平衡。病情刚开始的时候,要以通为主,所以不急着补;等气机顺畅、胀消一半后,再加生术来补脾益气。张锡纯提醒,太早加补药反而会留邪,使病难愈,不如先攻后补来得妥当,这正体现了他“辨证灵活”的思路。张锡纯有不少医案能说明茅根的“理气”作用。他曾治过一位年轻女子,总觉得心口发热、两肋隐隐作痛,脉象细沉,还常常叹气。张锡纯判断是“气郁不舒”,就让她取鲜茅根半斤煎水,当茶喝。两天后,脉象转浮有力,叹气消失,胁痛不再,心口的热感也减轻了。这个案例让张锡纯更加肯定,茅根不仅能清热利水,更能疏理气机,让人气畅神清。还有一个医案更能说明问题。一个少年患鼠疫,喉咙干、精神昏沉、脉象沉微。张锡纯判断是少阴受邪、肾气被阻,心肾不交所致。他用白虎加人参汤主治,但特别用茅根汤来代替煎药用水。结果三盅药下去,脉象转强,精神转清,身体渐渐发热。后来又加入生鸡子黄调服,滋阴养液、通心肾之气,病人最终痊愈。张锡纯指出,茅根虽然性寒,但因其生于水边、形尖能入少阴,反而能引肾气上达、通畅气机,与心气相合,使全身气血恢复流通。从这些医案来看,鸡胵茅根汤的精妙之处不只在“利水”或“消胀”,更在于张锡纯提出的“攻中有补、补中有化”的理念。鸡内金专治积滞、通腑排浊;茅根利水、理气;生姜调和寒温、疏通气机;生术后期扶正补脾。几味药配合,先通后补、循序渐进。张锡纯的治疗逻辑非常清晰——先让水气排出去,再调气机、扶脾胃,最后让身体自己恢复平衡。患者若能遵医嘱服用,通常小便先畅,大便继通,胀消气顺,恢复如常。后话张锡纯强调鸡胵茅根汤的精髓在于攻补兼施、随症加减。鸡内金消积导滞,茅根理气利水,生姜温中行气,生术扶正助脾,四者配合,使水湿臌胀从根本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