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次一定要抓住历史性机遇,把行政区划调整好,该撤的地级市、市县区一定撤,该合并一定合并,破除区划壁垒,扫除障碍,为河南大发展谋好布、开新篇! 河南现在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上,很多人都在说行政区划调整是破局的关键。这话不是空穴来风,咱河南的区划问题,其实藏着不少影响发展的“隐形门槛”,不把这些理顺,很多好政策都没法真正落地见效。 咱先捋捋河南区划到底有啥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县级单位太多太密,全省有一百多个县市区,平均下来每个县的人口和面积都不算大。这就导致啥情况呢? 资源没法集中发力。比如一个产业园区,本来可以扩大规模形成集群效应,结果因为跨了两个县区,审批流程要跑两边,优惠政策也不统一,企业看着都头疼。 就拿郑州周边来说,之前荥阳、中牟这些地方,明明和市区联系特别紧密,却因为行政级别问题,教育、医疗资源没法和市区共享。 当地老百姓想让孩子上郑州的重点学校,门槛比市区居民高不少;企业想把总部迁到市区,手续也得折腾好几个月。这种壁垒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打破的,必须从区划上动真格。 可能有人会问,调整区划真有那么大作用?咱看看别的省份的例子就知道了。 2019年山东济南合并莱芜,当时不少人觉得是“小题大做”,结果合并后第一年,济南的GDP就突破万亿,之前分散的钢铁、汽车产业快速整合,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投资。 还有江苏的铜山撤县设区后,和徐州主城区无缝对接,现在成了徐州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 这些案例说明,区划调整不是简单的“拉郎配”,关键是要让资源跟着发展需求走。 河南的情况更特殊,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区划不合理只会让精力分散。 比如豫东有些农业县,面积小、人口少,单独搞农业现代化成本太高,合并后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统一采购农机,能省不少钱还能提高效率。 咱河南老乡可能都有体会,去隔壁县区办点事,光证明材料就得准备好几套,社保、医保异地报销也得跑断腿。 这就是区划壁垒最直接的影响,不光制约企业发展,还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2024年调研显示,超过七成的企业认为,跨区域协作的行政阻力是发展最大的障碍。 当然了,调整区划也不是瞎折腾,得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只看面积和人口,更要考虑产业关联度和文化认同感。 比如开封和郑州,本来就有“郑开一体化”的基础,两地的汽车制造、文旅产业互补性很强,要是能在区划上进一步整合,肯定能形成1+1>2的效果。 反观有些地方,产业结构完全不同,强行合并反而会出现“水土不服”。 还有个关键点,得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之前有些地方调整区划,只注重经济指标,忽略了教育、医疗等民生资源的整合,导致出现“合并后办事更难”的情况。 河南这次要是动区划,得提前做好民生保障预案,比如学校、医院的布局规划,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调整带来的好处。 现在国家一直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河南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省份,区划调整正好能搭上这趟“顺风车”。 2025年新华网发布的中部崛起规划中,明确支持河南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为产业升级和人口集聚创造条件。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策机遇,抓不住就太可惜了。 河南的发展底子其实不差,有人口红利,有农业基础,还有不少优势产业。缺的就是打破壁垒的勇气和智慧。 区划调整从来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发展更顺畅、老百姓生活更方便。只要能把这件事办扎实,既考虑经济发展又兼顾民生需求,河南肯定能在中部崛起中拿出更亮眼的成绩。 毕竟,咱河南人从来都不缺干事的劲头,只要方向对了,把资源拧成一股绳,未来的发展绝对值得期待。 咱也可以聊聊,你觉得家乡所在的县区,有没有必要进行区划调整呢? 信息来源: 新浪网——2025-8-29三门峡一地撤镇,设立街道(新增3个村) 罗芮忠 ——2025年10月21河南周口:扶沟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获批,设立2个街道,城镇化发展稳妥推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