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荷两国同时发声,对中国独立研发的光刻机技术给予了强烈批评 咱中国刚刚造出自己的高端光刻机,美荷两国立马急了!荷兰阿斯麦直接喊话:“你们这样是破坏全球产业链!”美国也跟着敲警钟。中国芯片这步棋,真的让西方老大们坐立难安了! 美国的批评来得直接又尖锐,贸易部高官在半导体峰会上公开表态,宣称中国自主光刻机 “涉嫌规避技术管制”,还抛出所谓 “安全担忧”,说这种技术突破 “可能打破全球供应链平衡”。 为了支撑说法,他们还拿出口管制做文章,强调中国企业 “绕过限制获取关键零部件”,甚至暗示要联合盟友进一步收紧技术封锁。这种论调不是空穴来风,早在 2024 年 9 月,美国就单方面加码了对光刻机的出口限制,如今借着中国技术突破的由头,显然是想把封锁网织得更密。 荷兰的态度更耐人寻味,作为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母国,荷兰外贸大臣公开表示,中国自主研发的光刻机 “存在技术兼容性问题”,还暗指这种研发 “不符合国际标准”。 这番话背后藏着复杂的考量,要知道,美国从 2018 年就开始施压荷兰,要求阿斯麦停止向中国出口先进设备,荷兰一直在中美之间找平衡。现在中国自己做出了成果,荷兰的批评更像是对美国施压的回应,也是想保住自己在高端光刻机领域的传统优势。 可美荷的批评声里,藏着不少站不住脚的地方。就拿他们质疑的 “技术来源” 来说,中国企业早就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ABM 这家深耕光刻机领域的中国公司,前不久刚在佛山落户了年产百台套设备的生产基地,总经理 Zaheed S.Karim 博士明确表示,他们的光刻机从透镜到涂布材料,很多核心零部件都是中国设计和采购,机械部分甚至能在佛山本地找到供应商,根本不存在所谓 “规避管制” 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技术上的硬突破。ABM 已经掌握了超过 2000 项光刻机关键零部件的专有技术,从光源系统到工件台系统,再到测量对准系统,核心技术都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还向全球超 300 家客户交付了近 1000 台设备。 佛山刚引进这家企业,就有华特气体、蓝箭电子等一大批本地企业主动找上门想合作,佛山大学更是直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要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领域深度联动,这种产业生态的快速成型,显然戳中了美荷的焦虑点。 美荷的批评,本质上是怕失去行业话语权。长期以来,阿斯麦几乎垄断了高端光刻机市场,尤其是 EUV 光刻机,一度成为卡脖子的关键设备。可现在中国不仅在成熟制程上站稳了脚跟,ABM 还计划依托佛山基地,把成熟制程光刻机产能提高 10 倍以上,未来还要向先进制程进军。 有数据显示,佛山已经集结了 106 家半导体相关企业,年产值超 150 亿元,这种产业集群的爆发力,让传统巨头坐不住了。 美国的算盘打得更精,他们想通过批评和制裁,维持自己在半导体产业链的顶端地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一旦实现光刻机自主,整个产业链的成本和话语权都会重构。 美国之前多次施压荷兰,就是想把荷兰绑上自己的战车,一起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这次联合发声,不过是这种策略的延续。 但市场的选择已经说明了问题。ABM 落户佛山后,不仅收到了众多企业的合作意向,连瑞德智能这样的下游企业都期待能用上更具性价比的国产设备。这种需求驱动下的技术进步,不是几句批评就能阻挡的。 佛山市委常委丁锡丰说,ABM 的到来能填补当地光刻机整机制造的空白,还能带动形成新的产业体系,这种从无到有的突破,正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韧性的最好证明。 美荷的强烈批评,反而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光刻机技术的进步。从零部件自主到整机量产,从产业集聚到生态成型,中国正在用自己的节奏打破垄断。那些看似尖锐的指责,终究挡不住技术创新的浪潮,也拦不住全球产业链寻求多元合作的需求。 历史经验表明,封锁只暂缓技术扩散,却无阻挡创新。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自主崛起力量,也提醒全球企业国家,合作才是持续发展出路。 信源:观察者网2024-12-04《美国“设卡阻挠”中国再造台积电、ASML》 新浪财经2025-10-10《不能容忍中国半导体崛起!美国希望扩大对华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