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通知全球,不撤回涉台言论,话音刚落,解放军攻击11亮相 11月10日,高市早苗在国会中,就涉台言论作出解释。但她只说自己是在“假设”,却没有撤回表态,等于换种说法继续坚持原有立场。就在她话音刚落不到24小时,中国空军发布了一段视频,曝光了攻击-11无人机与歼-20、歼-16D协同作战的实战画面。 高市这番言论绝非随口说说,而是突破了日本政府长期的模糊立场。11 月 7 日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她就曾抛出 “台海军舰动武可能威胁日本生存” 的论调,将中国内政与日本安保法强行捆绑。 这种表态存在三重法理越界:既违反日本国内法对 “存亡危机事态” 的界定,背弃了《中日联合声明》的一个中国原则,更践踏了国际法中尊重国家主权的准则。 即便在日本国内,这也引发轩然大波,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直言 “非常惊讶,感受到危险性”,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更是戳穿其真实意图 —— 不过是为扩军找借口。 可高市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在 10 日的回应中进一步强化立场,仅表示 “今后避免假设特定情境”,核心言论丝毫不改。这种近乎 “通知全球” 的强硬姿态,被外界解读为对台海局势的公然挑衅。 而解放军的回应来得迅速且直接,11 日上午,卫星影像就捕捉到攻击 - 11 的身影,这也是这款隐身无人机今年第三次在台海周边公开亮相。 画面里,8 架攻击 - 11 呈 “箭形” 编队飞行,机身表面的新型纳米吸波涂层在阳光下泛着暗哑光泽,没有垂尾的飞翼造型让雷达反射截面积仅相当于一只飞鸟。 攻击 - 11 此次亮相的细节里全是实战信号。每架无人机机腹弹舱都处于半开启状态,能看到内置的两枚鹰击 - 91 反辐射导弹,这种导弹专门针对雷达站和通信设施,射程可达 150 公里,刚好覆盖台海及周边的关键军事节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协同模式,4 架双座版歼 - 20S 在编队后方提供指挥,后座飞行员的操控界面通过数据链与攻击 - 11 实时联动,这种 “有人机指挥、无人机突击” 的组合,曾在东部战区演训中精准摧毁过模拟雷达阵地。 军事分析人士从影像中发现更多关键信息:攻击 - 11 的进气道采用 S 形设计,能完全遮蔽发动机叶片,尾喷口的降温处理使其红外信号降低 80%,这意味着日本部署在西南诸岛的雷达和红外探测系统很难发现它。 而且此次演练区域距日本石垣岛仅 280 公里,处于攻击 - 11 的作战半径覆盖范围内,其 4000 公里的最大航程和 6 小时滞空时间,可实现对目标区域的持续压制。 高市言论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发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用 “三连问” 直击要害,质问日方 “想向‘台独’发何种信号”,驻日大使吴江浩更是严正警示 “将日本绑上分裂战车终将走上不归路”。 与此同时,攻击 - 11 的演练仍在持续,卫星后续拍到的画面显示,无人机群完成了低空突防、精准打击等多个科目,甚至模拟了应对 “外部势力介入” 的战术动作。 这种 “言论刚出,装备亮相” 的节奏,清晰传递出立场。高市试图用法理捆绑台湾问题的算盘,在攻击 - 11 的隐身轮廓面前显得格外无力。毕竟在绝对的实力威慑面前,任何挑衅言论都难以改变局势走向,而攻击 - 11 的每一次起飞,都是对 “捍卫主权” 最直接的注解。 日本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必须更加谨慎;美国的“稳态优先”会让盟友感受到更多不确定性;而中国的红线和新常态,注定会成为影响区域局势的关键变量,短期内,台海不会轻易平静,三方的较量还会继续,只是各自的筹码和底线,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信源: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