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柯志恩都不敢出来说话了,随着韩国瑜在沈伯洋事情上怒怼赖清德,明确表明要赖清德废除

柯志恩都不敢出来说话了,随着韩国瑜在沈伯洋事情上怒怼赖清德,明确表明要赖清德废除台独党纲,硬气要走两岸和平与交流的路,可以说完全跟郑丽文站在一起了。 对柯志恩打击更大的是,赵少康也主动跟郑丽文和好,在11月13号亲自搭台,邀请韩国瑜、萧万长、王金平等国民党大佬聚会,自己还跟郑丽文有了互动。 这场政治风向的转变,其实从“沈伯洋事件”开始就有端倪。韩国瑜选择在这个节点出手,不是偶然。沈伯洋长期涉猎情报与认知作战议题,在岛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力。 而他被民进党政府“高规格”支持,也让蓝营内部觉得必须有个明确态度。韩国瑜借题发挥,不是单纯批评沈伯洋。 而是直指民进党的“台独路线”本质,要求赖清德拿出态度,废除党纲中有关“台独”的内容,这种发言在此前的“温和蓝”中几乎没有人敢触碰。 韩国瑜的讲话一出,郑丽文迅速跟进,两人立场高度一致,都认为两岸和平才是台湾生存发展的关键。这种公开默契的结合,基本宣告了蓝营内部的路线之争已经落定。 过去温和蓝主张维持现状、不碰敏感议题,现在则是直接明确主张对抗“台独思维”,要回到“九二共识”、推动实质交流。而这个路线,显然得到了赵少康的支持。 赵少康的态度转变很耐人寻味。过去他和郑丽文之间虽无公开冲突,但在路线和人事上并不完全一致。如今赵少康主动搭台,亲自邀来韩国瑜、萧万长、王金平这些重量级人物。 形成一个新的蓝营核心圈,而且在这个场合中他还和郑丽文互动频频,显然传递出一个清晰信息:旧的山头已经融合,新的蓝营权力结构正在成形。 而这个结构中,郑丽文是被默认的领导核心之一。柯志恩的尴尬就在于,她当初并不站在这一边。在郑丽文还未正式掌握党内资源时。 柯志恩抢先一步参选高雄市长,试图掌握南部话语权,但选举成绩并不理想。如今再看,高雄并未成为她的根据地。 反而因为路线模糊、态度保守,在当前蓝营转向强硬的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她不再是赵少康的“第一战将”,而是变成一种不上不下的存在。 更关键的是,国民党内部的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郑丽文上任之后,重新整合基层组织,清理一些长期缺乏实际动员力的派系资源,用更清晰的路线凝聚人心。 这种做法在党务系统里获得不少支持,尤其是地方基层干部开始向新领导层靠拢。赵少康为什么会主动靠近郑丽文?就是因为他也意识到,再不入局,就会被新体制边缘化。 政治就是现实的游戏,没有人会因为过去的功劳就获得永远的舞台。如果柯志恩继续保持沉默,或者不表态支持当前的路线,她在蓝营的角色只会越来越边缘。 韩国瑜已经明确站队,赵少康也顺势而为,这基本奠定了未来蓝营的主调。而站在这个主调之外的人,不管背景多强,资源多厚,都可能会被时代抛下。 从更大的格局看,这不仅是国民党内部的权力重组,更是台湾社会对两岸问题态度变化的一个缩影。民进党执政下,两岸关系持续紧张。 不少民众开始反思是否应该回到理性交流的路线。而蓝营能否把握这个民意变化,形成有效对策,就看能不能形成真正统一的政治主张和执行力。 当然,柯志恩并不是没有机会。她有学历、有形象,也有一定的基层支持,只是目前的路线选择上过于保守。如果她能及时调整方向,公开回应当前党内主张,相信还是有翻盘空间。 但如果继续沉默,那她就真的只能看着别人一步步走上舞台中心,而自己慢慢淡出公众视野。政治的风向变动总是快得出人意料,今天的核心可能明天就成了边缘。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谁能顺势而为,谁就能掌握未来。而现在的局势,留给柯志恩的时间,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