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球手册》的第十九期搞定了。这一期内容,我们重点来看一下曼联冲击第二次欧冠的历程。其实,哪怕只从最浅显的过程来看,这一次冲击巅峰,也和1999年有着很清晰的不同。完全没有上一次那么多的逆转好戏,更多的是在联赛阶段的平稳取胜,以及在欧冠赛场通过不输球的能力,从而走到最后。半决赛两回合对阵巴塞罗那,决赛对阵切尔西,曼联更为重视的都是防守,从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这不是出自弗格森的本心想法。而是来自于之后在国际大赛,也多次打出类似名局的奎罗斯。不输球是一种可以打造的能力,而能赢球,源自曼联真正成型的三叉戟。鲁尼本身就对个人奖项不感兴趣,本身就更喜欢高频参与比赛,所以在三叉戟当中,鲁尼被赋予了更多的防守职责,所以他自己对此完全没有问题,甚至还相当乐在其中。特维斯是非常典型的街头拉美前锋,平时懒散,战时玩命,对争球和单干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以他的性格和打法,自己能打出一定的数据,更为拉边的C罗和二线的鲁尼制造了清晰的发挥空间。至于C罗,就更不必多说了。从2006年开始,C罗的单打能力随着身体和经验的增长继续提高,而无球跑动的技能也在这段时间被点亮,于是在进球数上开始了惊人的增长。所以在战术上,曼联开始重视防守,重视防守结构和特定比赛的战术设计,而在进攻当中,摒弃了传统442的死板站位和职责分配,搭配各个位置上的个人能力加持,在英超和欧洲赛场都形成了扎实的优势。这一切,显然和奎罗斯有着清晰的联系。2008年夏天,曼联顺利抵达又一个成绩上的巅峰,虽然没有1999年那么完美和刺激,但在战术层面,这很可能是曼联最强的那一刻。只不过,迎来成功的这一刻,也是开始离别的那一刻。多谢大家的支持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