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国人像防贼似的防奥运会,巴赫这位前奥委会掌门人还以为只要对中国夸夸夸,就能让中

中国人像防贼似的防奥运会,巴赫这位前奥委会掌门人还以为只要对中国夸夸夸,就能让中国接下奥运会这个烫手山芋,现在的国民心态早就变了,评论都是“不办”。   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仅偶尔出现在一些用户的短视频推送中,对于即将开始的奥运赛事和项目,不少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怎么关注”。   这种冷淡氛围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全民热情形成鲜明对比,一位关注体育赛事的市民坦言,今年的奥运会“完全没氛围”,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由中国媒体曾发起的“你会熬夜看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吗”投票结果更为直观,截至当时投票结束,共1.2万人参与,其中超过7100人选择“不会看”。   就连巴黎奥运会推出的“在电影院看直播”活动,同样未能获得中国民众的青睐。   中国民众对奥运会态度的转变不仅体现在关注度上,更表现在讨论话题的多元化,中国官方宣布派出716人代表团出征巴黎后,中国网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派出如此庞大的队伍,要花多少纳税人的钱?   民众不再仅仅局限于精神层面的考量,而是从更多角度思考问题,一位分析人士指出,过去中国民众对奥运的认知比较简单,希望中国选手有好表现,夺牌越多就越开心。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一位36岁的上海市民坦言:“人民的幸福感降低了,首先关注的是温饱问题;人民的幸福感提高了,才会关注奥运这类精神上的东西。”   这种观点代表了不少普通人的想法,与奥运会相比,人们更关注退休年龄调高这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奥运会曾经被视为展示国家形象的绝佳机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开始算起经济账。   《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的调研显示,83%网民反对中国再次申办奥运会,民众态度转变的背后,是对于投入产出比的理性评估。   索契冬奥会耗资约五百零八亿美元,雅典奥运会更是直接让希腊的经济陷入重创,即使是成功的北京奥运会,其标志性建筑鸟巢每天的灯光费,就足以建成三所希望小学。   那些当年花几十亿建成的水上中心、棒球场,如今多被改装成菜市场,一位网友说得直白:若把钱投给外国人看烟花,不如修两条地铁线来得实在。   而不办奥运,恰恰是中国自信成熟的表现,2008年我们确实需要奥运会来撑门面,如今中国已经不需要通过举办奥运会来证明自己。   如今中国走向一带一路、举办进博会,杭州开了G20,成都办了大运会,展示国家形象的路线多种多样。   有分析人士指出,2008年全民热情高涨迎接奥运,是因为希望在世界面前展现一个走出落后历史的中国,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民众对奥运和金牌的关注逐渐回归理性。   2023年中国马拉松赛事超过1800场,是2015年的六倍多。老百姓自己跑得欢,不再需要花几百亿请洋裁判来证明什么。     与奥运会相比,普通民众更关心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一位市民坦言:若问为何民心不再热烈,先把小区门口的积水治治吧,上周老李头蹚水摔了骨头,咱们还得先把人命与日常安宁放在第一位,民生账本的重量把金牌压在了桌面上。   当巴黎奥运会因天价帐篷旅馆、塞纳河的粪肠杆菌超标、罢工与游行等问题引发关注时,中国民众更坚定地认为,与其花钱办奥运,不如把资源投入到更紧迫的民生领域。   一位作者指出,愿我们在这场自省中不失温度,以理性回应热闹,以担当回应浮躁,让国家的每一分财政都服务于人民的日常,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因为关怀而变得更好。   面对中国民众对奥运会态度的转变,奥林匹克运动本身也需要反思,国际奥委会正面临冷战后最复杂的地缘政治十字路口,奥运会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延伸舞台,政治工具化的风险加剧。   今年6月,来自津巴布韦的柯丝蒂·考文垂,正式接任托马斯·巴赫之位,她成为国际奥委会自创立131年以来的首位女性主席,这一里程碑事件,彰显着体育界性别平等的新进展。   她面临的是体育职业化商业化大潮下的种种挑战,兴奋剂、体育腐败等“毒瘤”难以根除,损害了公众对奥林匹克纯洁性的信任。   考文垂的施政纲领深植于非洲哲学“乌班图”,此哲学崇尚集体智慧、相互依存与协作共赢,其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秉持的“友谊”“尊重”“团结”价值观,可谓高度契合。   但要让奥林匹克价值观“触及全球所有社区和家庭”,仅靠赞美是不够的。   清华大学在东京奥运会期间的一项调研显示,当时69%的中国网民非常关注奥运会,21%比较关注,完全不关注的仅有0.2%。如今,这些数字已失去参考价值。   就像胡同口的王大爷所说:真有钱的人谁整天晒存折?中国不再需要依靠奥运会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民众更希望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改善民生上。   那些当年花几十亿建成的奥运场馆,如今多被改装成菜市场,这或许正是一种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