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全国人心的神舟二十号,在返程计划推迟6天后传来好消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明确回应,推迟并非意外,而是源于对“生命第一、安全第一”原则的坚守——因遭遇空间微小碎片撞击风险,为确保万无一失,团队紧急开展评估与处置。 原本期待神舟二十号顺利返航,却突然传来返程推迟的消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紧急回应:一切为了航天员安全! 罪魁祸首,是返回轨道附近出现的厘米级太空碎片集群。 别小看这些小碎片,它们的相对速度每秒好几公里。 撞击能量相当于同等质量的 TNT 炸药,对飞船来说太危险了! 这不是中国航天第一次应对这种危机。 2022 年神舟十三号任务时,就成功规避过退役卫星碎片。 目前太空中,直径超 10 厘米的可追踪碎片就有 3.4 万个。 更小的碎片数以百万计,近地轨道的碎片密度最高。 险情发生后,地面控制中心立刻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迅速转移到天和核心舱避险。 空间站机械臂马上启动在轨巡查,全方位检测飞船外部状态。 地面团队更拼,48 小时内完成碎片轨道三维建模和碰撞概率分析。 中国航天的多重防护体系这次彻底显威力! 飞船的多层缓冲防护层,能把撞击能量衰减 95% 以上。 科研团队还首次用特种密封材料做了太空 “微创手术”。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稳稳住了储箱压力。 航天科技集团的专家们连续 72 小时轮班作战。 调取近十年 3.6 万次太空碎片撞击数据,反复比对分析。 另一边,东风着陆场也没闲着,同步开展夜间低温搜救演练。 模拟 - 30℃极寒环境下的舱体回收,做到有备无患。 截至目前,三位航天员在轨驻留已经超过 190 天。 刷新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驻留的纪录,状态一直很好。 这次任务中,他们还先后四次出舱活动。 专门安装了新型碎片防护装置,能抵御 1 厘米以下碎片撞击。 除了应对险情,航天员们还没耽误科研任务。 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协同,完成了 70 多项科学实验。 如今我国已经建立完善的空间碎片监测预警系统。 能精准跟踪识别厘米级碎片,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神舟五号 21 小时载人飞天,到现在半年以上长期驻留。 二十年时间,中国航天一步步从突破走向成熟。 每一次任务背后,都是航天人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的精神。 这次惊险避险,更是 “生命至上” 理念的最佳诠释。 现在神舟二十号已经做好返程准备,英雄即将归来! 为中国航天的智慧和担当点赞,也盼着航天员平安回家!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网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