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鼻子都气歪也没办法,全运会办得比2008北京奥运会还好,中国就是不申办奥运会。 要论办赛硬实力,现在的全运会早就把当年的北京奥运甩在了身后。就拿场馆来说,北京奥运的 “鸟巢”“水立方” 当年算顶尖配置,可最新的全运会主体育场直接用上了可变色智能幕墙,白天能反射阳光调节温度,晚上还能投射赛事画面当巨型屏幕。 竞赛设施更讲究,游泳场馆的水质监测系统能实时显示 PH 值和含氧量,精度比国际泳联的标准还高,连前来考察的国际奥委会技术官员都忍不住拍照记录。北京奥运时的电子计时设备要靠进口,现在全运会从起跑器到终点摄像都是国产,反应速度快了 0.01 秒,完全达到世界级水准。 服务保障的细节更是透着 “超奥运” 的水准。北京奥运时运动员住的奥运村已经算舒适,现在全运会的运动员公寓直接配了智能床垫,能根据体重调节硬度,还能监测睡眠质量。 餐饮方面,除了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口味的菜品,还专门设了 “运动营养定制窗口”,能根据运动员的项目和身体数据配餐,这可是北京奥运时都没有的服务。更贴心的是,全运会还上线了多语言智能服务机器人,能帮运动员预约训练、查询赛程,比当年人工翻译效率高多了。 这么强的办赛能力,国际奥委会自然想拉中国出山。巴赫在专访里就暗示过,希望中国能多参与奥运事务,甚至推动电竞入奥这样的新项目,言外之意就是盼着中国申办。 可中国这边态度很明确,体育总局的相关负责人早就表态,现阶段不会考虑申办奥运会。这可不是谦虚,实在是申办奥运的 “性价比” 已经不符合现在的需求了。 要知道,申办奥运会可不是件轻松事,光前期准备就牵涉外交、海关、税收等一大堆部门,不是体育总局能单独协调的,这和当年讨论申办世界杯时面临的复杂流程类似。 更关键的是经济账,现在办一届奥运会动辄几百亿美元,后续场馆维护更是无底洞,不少国家办完后都陷入财政困境。中国现在更愿意把钱花在民生体育上,全运会的场馆赛后直接向公众开放,还改成了健身中心、青少年训练基地,利用率比很多奥运场馆高得多。 国际奥委会也知道中国的顾虑,这些年一直在改革,想让申办更 “轻量化”,可效果并不明显。他们其实心里清楚,中国不申办不是没能力,而是体育发展的思路变了。 2008 年办奥运是为了向世界展示实力,现在全运会办得这么好,是为了让普通民众享受体育发展的成果。从奥运场馆到全运场馆,从 “面子工程” 到 “民生工程”,这背后是中国体育的成熟。 而且中国现在有更实在的体育追求,就像当年考虑是否申办世界杯时,更看重自身项目实力的提升一样,现在的重心是让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齐头并进。全运会上,群众组比赛和专业组同场办赛,普通爱好者能和奥运冠军同场交流,这种氛围是奥运会上看不到的。 国际奥委会再着急也没用,中国体育早就过了需要靠申办奥运来证明自己的阶段,现在的选择,全是跟着自己的节奏来。 国际奥委会已经开始进行改革,允许多个国家联合举办,降低申办成本,就像给奥运会这辆老旧的马车换上了新的零件,试图让它重新焕发出活力。但这些改革能不能真正奏效,让奥运会重新成为各国争相举办的体育盛会,还得看各国的实际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