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休战并开启战略收缩,其实解放台湾的窗口期就已经彻底打开了,因为如果我们动手,在战略层面已经决定了,美国几乎不可能进行激烈的反应和大范围的干预。他最大的选择,只有可能就是顺其自然的接受。 最近,华盛顿方面突然变脸了。他们主动暂停了针对中国企业的“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有效期一年,后续安排还在跟我们谈。 这绝不是什么善意的表示,而是其对华政策出现根本性转变的铁证。 那种“极限施压”的调子正在悄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战略收缩”与所谓的“务实对话”。 说白了,就是美国人自己觉得玩不下去了,想找个台阶下。 他们已经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再为台湾问题承担无法估量的风险。 为什么这么说?看看美国国内就知道了。就在不久前,他们的政府因为内斗,居然“停摆”了长达四十天。 这场政治闹剧直接导致全美航班大面积瘫痪,暴露了其内部治理的巨大裂痕。 一个连自己国家正常运转都无法保证的政府,外界怎么可能相信它有精力、有决心去干预一场发生在太平洋彼岸的大规模冲突? 这种力不从心的状态,已经彻底暴露了美国的战略底线。 与美国的捉襟见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解放军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 以2025年为关键节点,大批新式装备的列装,已经让我们的军队在台海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形成了对美日联军的压倒性优势。 更关键的是,近期的军事演习,性质已经完全变了。 不再是过去那种以“威慑”为主要目的的演练,而是转入了完整的“实战化预演”。 从抢滩登陆到纵深穿插,所有战术流程都在反复打磨,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速战速决。 当然,也有人会提到美军的动向。比如美国海军最大的“福特”号航母打击群,在11月11日突然部署到了加勒比海。 美其名曰“打击毒品贩运”,但这种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兵力集结,显然没那么简单。 客观分析,这更像是一种“声东击西”的策略。 在台海方向已经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将兵力调往别处,既能维持其全球霸权的颜面,也等于间接承认了在西太平洋的战略退却。 这种举动,恰恰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而且,我们的准备远不止于军事层面。最近,重庆警方对岛内“台独”学者沈伯洋启动立案侦查,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这明确告诉所有分裂势力,大陆的“长臂管辖”绝不是一句空话,法律的红线早已划定。 在经济上,我们同样为最坏的情况做好了预案。 通过构建强大的“内循环”体系和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底气应对任何形式的外部制裁。 西方所谓的集体制裁,更像是一种“虚张声势”。 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大的反制能力,决定了任何与中国“硬脱钩”的尝试,最终只会让他们自己无法承受。这一点,他们心知肚明。 最近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密集发声,一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一边强调扩大开放和提振消费。 这表明我们的策略非常清晰:在防范风险的同时,更加注重激活内生动力,用自身的确定性来对冲外界的不确定性。 最后再看看岛内。赖清德当局上台后,面临着民生治理失控和内部派系分裂的多重危机,其操弄“抗中”议题的社会基础正在快速动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年轻一代的“中国认同”感出现了显著回升的趋势。 当“台独”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开始流失,当大陆通过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等方式不断强化历史与法理叙事,统一的民心所向便已不可逆转。 综合来看,美国战略收缩,大陆实力崛起,岛内人心思变,所有迹象都指向同一个结论: 推进国家统一的最大外部阻力正在迅速消退,历史的窗口期已经到来。 这盘棋的走向,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