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微风]美国:绝不允许把使用美国技术的光刻机,卖给中国!中国:绝不允许把使用中国

[微风]美国:绝不允许把使用美国技术的光刻机,卖给中国!中国:绝不允许把使用中国稀土的光刻机,卖给美国!荷兰阿斯麦:你们这是混合双打吗? 美国卡技术,中国管稀土,2025年的光刻机市场硬是被这波“双向限制”搅成了漩涡,夹在中间的荷兰阿斯麦算是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左右为难。 这台被称作“芯片皇冠明珠”的设备,一边得靠美国技术造得出先进机型,一边离了中国稀土根本转不起来,两大巨头的拉扯,让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都跟着颤了颤。 美国的技术封锁早就不是新鲜事,但2025年4月的加码算得上狠招,直接把英伟达H20芯片和阿斯麦设备绑在一起限制,连检测环节的技术都卡得死死的。 核心原因很简单,7纳米以下的EUV光刻机里,美国提供的光源控制技术和精密传感器是关键,没这些,阿斯麦再强的整合能力也白搭。荷兰政府迫于压力收紧出口规则,搞得阿斯麦只能给中国卖老旧的DUV设备,首席执行官富凯甚至公开说,中国半导体产业可能因此落后10到15年。 但阿斯麦心里苦,2024年中国市场还占着它36.1%的销售额,断了高端机型出口,股价直接跌了7.6%,订单量也跟着下滑。 这边美国刚把技术门焊死,中国的稀土管制新规就来了,而且一出手就是“全家桶套餐”。 以往还只是限制原材料,这次从开采、冶炼到磁材制造全管上,连二手回收技术都纳入管制,更狠的是有“域外效力”,只要含0.1%以上中国稀土,第三国加工后再出口也得申请许可。 这招正好打在阿斯麦的七寸上,它的EUV光刻机里,磁悬浮工作台用的钕铁硼永磁体必须掺镝和铽,才能保证晶圆定位精度控制在±2纳米以内,单台设备的稀土用量就超过10公斤,占电机成本的30%以上。 德国蔡司给它造的镜头,也得用中国供应的高纯度镧玻璃消除光学畸变,而全球90%的这种玻璃都来自中国。 阿斯麦立马就慌了神,内部拉响警报评估冲击,最愁的是库存磁体只够撑8周。 一旦许可申请延迟,EUV月产能可能降15到20台,一年损失高达32到43亿欧元。更要命的是没替代方案,美国芒廷帕斯矿的中重稀土含量不足5%,开采成本是中国的3倍,分离提纯技术更是差远了,中国能把镝纯度做到99.999%,美国最多只有99.9%。 阿斯麦想把磁材生产转移到马来西亚,可从澳大利亚运矿会让成本涨12%,工厂最早2027年才投产,重新设计不含中国稀土的磁体也得18个月。 这波连锁反应已经传到了下游,阿斯麦的交货周期从12个月拖到18个月,三星、台积电的2纳米、3纳米量产计划全得调整,业内预计2026年全球先进制程产能会减少15%。 日本尼康和佳能倒瞅准了机会,28纳米DUV光刻机卖得比阿斯麦便宜40%,要是阿斯麦长期缺稀土,中端市场可能要丢30%的份额。 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也没捞着好,国防部报告承认,要是切断中国稀土供应链,军工企业成本得涨40%,F-35发动机叶片用的铼提纯技术还得靠中国,部分武器研发要推迟3到5年。 阿斯麦不是没自救,正在研发的High-NA EUV光刻机想减少稀土依赖,但这技术2029年才能量产,研发费得花50亿欧元。而中国这边已经有了新动作,中科院研发出“晶界扩散”技术,能把重稀土用量减70%,中俄合资的“贝加尔稀土”项目2026年就能产高纯度磁体。 氧化镝价格从年初220万元/吨飙到350万元/吨,更透着资源话语权的分量。 现在再看这场博弈,根本不是简单的“混合双打”,而是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下的必然碰撞。 美国想靠技术锁死高端,中国用资源守住底线,阿斯麦的尴尬恰恰说明,没有谁能在产业链里独善其身。阿斯麦的稀土库存还能撑多久?美国的技术封锁和中国的资源反制,最后会谁先让步?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