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浙江杭州,男子结婚找老同学订了8箱五粮液,说好没喝完可以按原价退回。但是他把喝剩

浙江杭州,男子结婚找老同学订了8箱五粮液,说好没喝完可以按原价退回。但是他把喝剩下的6箱退回去时,老同学却“反悔”了!老同学:“退的太多了,而且每箱都拆过了,怎么按照原价退?”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婚礼前那几天,周先生忙得脚不沾地,心里还惦记着一件事——酒得体面,毕竟请客吃饭,桌上要没点拿得出手的,难免显得有些寒碜,他想起高中同学郑老板最近在做烟酒生意,据说渠道不错,价格还能给到“内部价”,于是他抱着“熟人之间说话好办”的心态,去问了问。   郑老板的报价相当诱人,一箱六瓶的五粮液只要五千四百,一瓶下来才九百块,这个价格甩市场价一大截,周先生听得眼睛都亮了,立刻拍板订了八箱,临了他想起一件事,婚宴上酒到底能喝多少,心里也没底,于是小心翼翼问了一句,如果没喝完能不能退?郑老板倒也爽快,拍着胸脯保证,“喝不完原价退”,这一句话,直接把周先生心里的那道坎给抚平了。   等婚礼散席、桌布还没撤干净的时候,周先生发现八箱酒,整整剩下六箱。他一边感叹自己亲朋好友太“文明饮酒”,一边庆幸当初问了退酒的事,他立马联系郑老板,想着赶紧把酒退回去。   谁料郑老板说得倒轻巧:国庆前后太忙,得等库房那边确认一下,周先生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这一拖,就拖到了十月中旬,连天气都凉下来了,郑老板的口风却突然变得硬邦邦的,说不能按九百块一瓶退了。   周先生当场就炸了,原本说得好好的“单瓶整箱都按原价退”,怎么一转眼就成了“退太多不行”?郑老板的解释也挺委屈,他说本来以为就退两三瓶,意思是看在同学情上,不赚钱也给你收回来,可你这一退就是六箱,我得亏多少?而且酒箱都拆开了,没法整箱卖出去。   两个人一来一回,都觉得自己有理,谈了好几次都不欢而散,周先生被逼急了,话里已经带着火气,说要找调解员评评理,郑老板听了也不想把十几年的情分撕得太难看,于是派了验酒师上门检查。   验酒师一开箱,眉头就皱了起来,胶条打开过不说,还有重新封合的痕迹,这么一来,酒箱的“完整性”就彻底没了,他告诉周先生,只能按单瓶退,没办法按整箱原价收,周先生听得脸都青了,当场不干,直接把人赶了出去,转头就找来了调解员。   调解员联系郑老板的时候,对方几乎是满腹委屈,他说自己本来都准备认亏,把钱退了了事,可这箱子拆成这样,让他怎么再卖?要是买家发现是后封的,出了问题谁负责?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周先生还把胶条重新贴上去,像是生怕别人看出来似的。   周先生却坚持一个观点——承诺就是承诺,退货应该按原价来,否则就是耍赖,他甚至放话,要查郑老板有没有相关经营资格,必要时就走法律程序。   这件事一传到网上,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替卖酒的鸣不平,说他这价格卖出去根本赚不了几个钱,大量退回来等于是白忙活还要填坑,还有人反问周先生:婚宴怎么可能用八箱只动两箱?预算抓得也太离谱了吧?更何况拆了箱、放了一个月,再要求原价退,换谁都得犯嘀咕。   当然也有网友站在消费者这边,觉得卖家说话反悔是不地道,熟人之间就该讲诚信,问题就在这里,熟人之间的交易,总是夹杂着情分、信任、面子,所有规则都模糊着,谁都觉得自己占理,最后变成谁都觉得自己吃亏。   仔细想想这场风波看似在争一瓶酒九百块、一箱酒六瓶,其实争的是承诺,也是双方对“合理预期”的理解差异,买家觉得承诺就该兜底,不管退多少都要认账;卖家却觉得优惠价格是建立在“正常销售量”上的,退货超出预期就破坏了原有的交易逻辑。   说到底这场争执里没有纯粹的坏人,但也没有完全的对错,熟人之间的信任,不是用来赌的;商业规则更不能靠记忆来维系,双方如果能在一开始就把数量、退货条件、拆箱规则讲清楚,这场纠纷大概根本就不会发生,可惜两个人都带着“应该懂我”的心理,因此一步步从温情合作走成势不两立。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信源:1818黄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