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坑哭自己,14亿美元瞬间蒸发!中国就在隔壁,为何还学不会? 越南这次是真的被打醒了。 本来信心满满要在2045年跻身富裕国家,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把这个梦想冲得七零八落。 短短几天,14亿美元的损失凭空蒸发,47人丧生,数万人无家可归。 更讽刺的是,这场灾难并不是“天降横祸”,而是越南自己亲手埋下的雷。 这几年,越南一直想走一条“弯道超车”的路。 借着“中国+1”的热潮,大量外资工厂涌入,GDP数字看着漂亮,楼盖得越来越高,城市灯火通明。 但繁华的背后,是一场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 为了扩建城市,河内和胡志明市这两大核心都市,从上世纪80年代的“革新开放”开始,就在不停地填湖造地。 湖泊和湿地这些天然蓄洪区,被一栋栋水泥楼取代。 数据显示,仅2015年至2020年间,河内就消失了相当于285个足球场大小的水域。 当城市的“肺”被挖掉,暴雨来了还能呼吸吗?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连续几天的大雨,把首都河内变成了一片汪洋。 八百多万居民被困在积水中,公共交通停摆,电力瘫痪,农民的菜地、工厂的仓库全泡成泥。 电视画面里,人们骑着摩托车在齐腰深的水里挣扎,那一幕幕就像是经济泡沫被现实击穿的缩影。 越南政府事后赶紧宣布,要投资60亿美元建设“海绵城市”,学习新加坡和印度的防洪经验。 他们计划建立预警系统,划定高风险区域,甚至搬迁部分居民。 听起来很先进,但问题是,这笔钱够吗? 专家给出的答案很残酷。 越南未来10年,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内涝,至少要投入550亿到920亿美元。 60亿,那顶多算是“打补丁”。 真正的问题不在钱,而在思维。 几十年来,越南的发展逻辑都是“先搞经济,再谈环境”。 房地产商疯狂圈地,湖泊成了建豪宅的附属品。 地方政府追求政绩,谁也不想因为“环保审批”拖慢项目。 于是,这些看似现代的城市,其实是建在一片被掏空的地基上。 一位越南学者说得好,“我们失去的不只是湖泊,更是安全感”。 对比一下中国的经验就更明显了。 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大规模治理江河湖泊。 “南水北调”“三峡防洪”“长江大保护”等工程确保了城市安全与生态平衡。 像郑州暴雨后的城市重建,就完全采用“海绵城市”理念。 把自然当成城市的一部分,而不是对立面。 反观越南,跟中国距离不过几百公里,却连作业都没抄全。 越南的灾难,其实是所有追求“高速发展”的国家都可能遇到的陷阱。 当GDP成为唯一的追求时,代价往往是看不见的,环境退化、基础设施滞后、生态失衡。 城市不是越高越现代,而是越稳越安全。 越南这次交的学费太贵,但也算买了一堂生动的课。 真正的现代化,不在于建多少摩天大楼,而在于有没有能力在暴雨来临时让城市安然无恙。 如果越南还停留在“盖楼=进步”的幻觉里,那所谓的“2045富国梦”,只会一次次被洪水冲进历史的尘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 未来面临不确定性,美国与东南亚四国“敲定”关税.--环球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