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王立群教授说: “我研究了50年史记,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杀一人有罪,杀万人为王

王立群教授说: “我研究了50年史记,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杀一人有罪,杀万人为王,屠十万人为将,灭百万人为帝。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帝霸业百战成,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相觅战功,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真人大逃杀,所有人都想做人上人,爬不上去的,只能沦为尸体,爬上去的,都是踩着别人的尸体。” 王立群教授这番振聋发聩的洞见,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几千年文明史的表象,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中残酷的真相。历史的车轮碾过无数血肉之躯,而驱动这车轮的,正是人类对权力永无止境的渴望。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直言:"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这位政治哲学家的论断,恰恰印证了王立群教授揭示的历史规律。 在权力的逻辑里,数量确实能够改变行为的性质,杀一人是犯罪,杀万人却成了功业。 这种荒诞的悖论,源于权力对道德的重新定义。就像染缸能够改变布匹的颜色,权力也能够改变行为的性质。 然而,智慧的人应当看透:无论数量多少,每一个生命的消逝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真正的文明进步,不在于我们能够合理化多少杀戮,而在于我们能否建立尊重每一个生命价值的秩序。 老子在《道德经》中警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那些看似辉煌的功业,往往建立在对无数生命的践踏之上。就像金字塔的顶端需要庞大的基座支撑,每一个"人上人"的地位,都需要无数"人下人"的牺牲。 然而,这种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成功,终究如同沙上筑塔,难以持久。 真正的智者明白,与其踩着别人的尸体向上攀爬,不如在平地上建立让更多人安居乐业的秩序。 庄子深刻地指出:"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权力运作的本质。几千年的历史循环,本质上就是一部权力争夺史。小盗受罚,大盗封侯,这种荒诞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不断重演。 王立群教授所说的"真人大逃杀",其根源就在于人类对权力的无限渴望。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明白历史的进步不在于更换统治者,而在于建立制约权力的制度,让任何人都不能轻易地将他人当作攀登的阶梯。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要打破"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魔咒,就必须重新确立生命的价值排序,将每一个普通人的尊严和权利置于权力之上。 真正的文明,不是产生了多少功勋彪炳的将军帝王,而是能否让最普通的生命都能享有尊严和幸福。当我们能够做到"不以白骨换功名",才真正走出了历史的阴影。 在这个依然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反思: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在无意中成为了这场"大逃杀"的参与者?我们是否也曾将他人视为通往成功的阶梯?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站在多少人之上,而在于你让多少人能够有尊严地站立。历史的进步,不是产生更多踩着尸骨登顶的"成功者",而是建立让更多人不必成为尸骨的社会秩序。 当我们能够以悲悯之心看待历史,以敬畏之心对待生命,以责任之心建构未来,我们或许就能真正打破这个千年循环,让文明的光芒最终照亮每一个平凡的生命。 这,才是对历史最深刻的领悟,也是对生命最崇高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