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个月间,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启动出售; 必胜客中国区被纳入全球出售考量; 迪卡侬转让中国30%股权; 宜家打包10家购物中心求售; 星巴克中国60%股权已易主; 汉堡王中国业务改为合资模式。 外资退潮的背后,是国潮崛起:猛虎下山。 2025年的中国商业版图,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局。 曾高高在上的“全球领袖”,如今却纷纷“减仓”“撤退”;而本土品牌,如猛虎下山,正以惊人的速度占领市场、赢得人心。 外资撤退:曾经不可撼动的外资巨头,如今全盘“可商量”。听起来有点迷幻,但却是真实上演的商业地震。 2025年6月,美国通用磨坊宣布出售其在中国的250多家哈根达斯门店,门店数从466家骤降至385家,20%直接关停。 原因很简单——中国的钟薛高、蜜雪冰城以5元一杯的“国民价格”,掀起全民消费浪潮。高价与“洋气”不再是吸引力,而成了负担。面对国潮品牌的创新与接地气,哈根达斯的“高端”变成了“空中楼阁”。哈根达斯的退场,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谢幕。 曾被可口可乐以50亿美元豪赌的高端品牌咖啡Costa Coffee,如今也到了被甩卖的边缘。瑞幸、库迪、Manner等本土品牌,以更懂年轻人的方式、更灵活的打法,迅速碾压了“英式下午茶”的优雅幻想。 “快餐王国”百胜集团在2025年11月投下重磅炸弹——必胜客全球战略审查,中国3500多家门店首当其冲。 曾经“洋快餐”的象征,如今难敌本土品牌的创新与性价比。 星巴克也无力回天,同日,它以40亿美元估值,将中国8000多家门店的60%股权拱手让出。 这家象征“中产精致生活”的品牌,从“独狼掌舵”沦为“合租合伙”。控制权旁落,昔日神话破碎。 而麦当劳、肯德基虽仍坚守,但中国人对它已不再像从前那般喜爱。中国市场,已不再是外资快餐的“金矿”,大家更喜欢国潮餐饮。 宜家,这个北欧家居的代名词,也难逃命运。尽管仍宣布投资,但电商、直播、即时零售正在重塑消费习惯。当京东、拼多多、抖音直播成为主战场,宜家庞大的线下商场模式反而成了“鸡肋”。 如今,宜家中国市场销售额仅占其全球的3.6%,宜家在北欧建立的王国,在中国却水土不服。 中国迎来更加多元化的商业文明,这场从冰淇淋到咖啡、从快餐到家居的连锁反应,并非偶然。本土品牌以更快反应、更懂用户的方式重构行业格局。 朋友们,你们有多久没去吃过肯德基、麦当劳? 有多久没在午后端起一杯星巴克,顺路逛一逛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