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年, 江西遭遇大旱, 无数农户陷入绝境。 佃农老林家更是走投无路,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年仅11岁的女儿阿妹嫁给年迈的地主陈敬先。 婚礼办得匆忙而简单,年幼的阿妹穿着不合身的嫁衣,眼中满是恐惧。她并不知道,这场看似荒唐的婚姻,竟会成为她命运的转折点。 令人意外的是,陈敬先并没有把阿妹当作妻子对待。他给阿妹准备了细米白面,请来先生教她读书识字,还经常接济阿妹的娘家。四年来,他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呵护着这个孩子。 更让人感动的是,陈敬先早已为阿妹规划好了未来。他亲自物色了可靠的人家,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让阿妹能够风风光光地出嫁。当阿妹披上嫁衣的那一刻,她流着眼泪喊出了那声“爹”,这四个字包含了她所有的感激与不舍。 这段故事让我们看到,即使在封建礼法的框架下,人性的光辉依然能够绽放。陈敬先用他独特的方式,不仅拯救了一个家庭,更培养了一个女孩的成长。 如今我们的社会救助体系已经完善很多,但这样的暖心故事依然让人动容。你们觉得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温暖的方式可以帮助困境中的人们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