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渣滓洞大屠杀中,盛国玉在枪响前倒地装死,不久,特务进来补枪,谁料,他们竟然用枪托捅她的腰部,而此时,盛国玉却紧张得不敢动。 说起盛国玉这个人,她出生在1926年的四川垫江县沙河乡,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那时候,农村生活简单,家里靠种地过日子,她从小就聪明,家里支持她上学。1943年,她从当地简易师范学校毕业,那年才17岁,就开始在大石乡小学教语文。教书这事儿,对她来说不光是工作,还让她接触到外面世界的想法。教了一年,她回乡务农,但没闲着,慢慢通过亲戚和朋友,了解了革命的思想。1947年,她通过亲戚介绍,嫁给了地下工作者余梓成。这段婚姻让她更深地卷入秘密活动,她开始帮忙传递消息,做联络工作。 那个年代,国民党统治下,地下党活动风险大,她和丈夫一起小心翼翼地干活,避免暴露。1948年,她去重庆执行任务,结果被国民党特务抓了。抓捕原因是特务在另一位同志傅伯雍的笔记本里发现了线索,顺藤摸瓜,把她、陈鼎华和傅伯雍一起逮住,押送到渣滓洞监狱。渣滓洞这个地方,本来是重庆郊外一个煤矿的渣堆,后来改建成监狱,专门关押政治犯。监狱条件差,高墙铁丝网围着,牢房阴暗潮湿,犯人挤在一起,每天吃不饱,还得面对审讯。盛国玉进监狱后,被关在女牢,她负责在狱中同志间传递情报,低声交流,帮助大家保持联系。 尽管挨过打,受过饿,她没屈服,和其他同志一起组织抵抗。狱中很多同志牺牲了,这让她更坚定信念。渣滓洞监狱是国民党保密局在重庆的重要关押点,从1947到1949年,关过不少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监狱管理严,特务经常用各种手段逼供,但犯人们互相支持,唱歌、讲故事来鼓劲。盛国玉在里面待了几个月,亲眼看到同志们的坚韧,也学到不少东西。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尾声,国民党败局已定,他们开始疯狂反扑。 11月27日那天,正是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下令对渣滓洞和白公馆的政治犯进行大屠杀。这场屠杀是为了销毁证据,不让这些犯人活到解放后揭露他们的罪行。当天晚上,特务集结,监狱外灯光亮起,犯人们被集中到院坝。女犯先被带出,然后集中到男牢一楼8号房,男犯挤在1到7号房。特务锁上门后,在走廊上架起机枪,一声哨响,机枪扫射开始。子弹从门窗射入,很多犯人中弹倒下。盛国玉当时站在牢房后窗附近,枪声一响,她赶紧倒在左角床铺上。机枪先扫门边,再转到后窗。扫射后,特务进来补枪,用枪托检查倒地的人。轮到盛国玉,特务用枪托捅她的腰几下,她没动,特务以为她死了,没开枪就走了。 牢房里只剩她和另一个同志胡方玉活着。胡方玉想逃,被特务看到,开枪打死。特务放火烧监狱,销毁痕迹。盛国玉等到火势大时,跳出门,穿过火堆,跑到院坝,没鞋子,藏到男厕所的尿槽里。第二天早上,附近兵工厂家属宋臻祥和徐超的母亲来查看,发现她,冒险救出,带回家藏起来。她就这样活了下来,成为渣滓洞唯一的女幸存者。这场大屠杀,总共杀了300多人,包括江竹筠、许建业等知名革命者。只有少数人逃脱,像罗广斌、刘德彬等。盛国玉的生存,不是运气那么简单,她在狱中积累的经验帮了大忙。解放后,她和丈夫余梓成重逢,继续工作。她从事教育,教书育人,还生了女儿余琼,一家过上正常日子。 晚年,她常去学校和社区讲渣滓洞的故事,告诉年轻人那段历史的惨烈。她的回忆成了重要资料,帮助后人了解国民党当局的暴行。渣滓洞事件是重庆解放前国民党最后的疯狂,暴露了他们对革命者的恐惧。盛国玉活下来后,有人质疑她装死是不是不够刚烈,她就指着腰上的伤痕说,活着是为了让牺牲同志的事流传。她的坚持,让更多人知道真相。历史书上,渣滓洞大屠杀是国民党败退前的罪证,重庆解放后,成立了调查组,收集幸存者证词,罗广斌他们写了报告,后来成了小说《红岩》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