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大爱无疆 周口八旬乡村夫妇数十年如一日持续捐资助学受点赞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玉坤通讯员苏雪松

朱林广、邵玉梅夫妇(资料图)

周口夫妇朱林广、邵玉梅数十年如一日地持续捐资助困,他们手中的钱但凡攒够一定的数额,就会立即捐出去,既记不清究竟捐了多少次,更记不清一共捐了多少钱。这种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感动了全网。近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周口淮阳区鲁台镇蔡河口村见到了这对夫妻。

推着三轮车,拎着几条编织袋,转遍方圆5公里的村庄,光顾多个垃圾收集点,捡拾瓶瓶罐罐、废弃纸板、破旧衣料,这是81岁朱林广老人和妻子的日常。

半个世纪前,初中毕业的朱林广、邵玉梅被聘到本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任教期间见到有学生家庭困难,他们便将每月几元钱的工资积攒,捐了出来。

“攒着攒着,就捐了一次又一次,看见他们认真读书的模样,我心里‘是味’(河南方言,‘舒服’的意思)”朱林广老人回忆起往昔,眼底带着欣慰的笑意。多年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生活怎样变化,他们捐赠的脚步一直向前。

回收废旧塑料、铁制物品,一圈转下来,要过了上午10时才能回家做饭。见到两位老人时,他们正忙着分拣废旧物品。

邵玉梅告诉记者,早些年,他们每年不定时对本村及附近的小学、高中捐赠款项,从300元到500元不等,有时候还将收上来的经典书籍,送给这些学校,供师生阅读。近十年,他们又把助学的目光转向百年名校——淮阳中学。

40余公里的路程,他们每次捐赠,都是徒步2公里到县乡公路边搭乘班车,坐到淮阳城区后转乘公交车才能到达。有的年头,他们前往学校捐赠好多次。

“2020年6月12日,收到捐款1300元;2021年3月7日,收到捐款2100元;2022年5月25日,收到捐款3300元……”在老人提供的一沓泛黄的捐赠收据中,记者仔细翻阅发现,2021年,他们捐赠了7次,数额1000元至3000元不等,合计1万元。拾荒20余年来,共计捐款约20万元。这些捐款,饱含了老两口对教育的深情、对贫困学子的厚意。

两位老人不仅对捐资助学慷慨,在走村串户捡拾废品的途中,只要听说有困难家庭,还都会积极伸出援手。邵玉梅说,“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节省些,就可能帮助遇难乡亲迈过一道坎。”

当国家遇到灾难时,两位老人也都积极捐款: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600元;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捐款2000元。邵玉梅说:“虽然地震灾区在千里之外,但受灾群众都是中华大家庭的兄弟姐妹,关键时候,我们一家人共渡难关。”

“只要俺俩身体允许,就会将捐资助学继续下去。俺们希望那些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都能梦想成真!”邵玉梅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