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并非终点:新的战争地点已选定,呼吁俄罗斯人做好准备。 就说北极吧,这两年全球变暖让北极的冰川融化速度比往年快了不少,以前常年冰封的航道现在每年能通航的时间越来越长,这里面的好处可太多了。 北极底下藏着的石油、天然气还有各种稀有金属,随便挖一点都够不少国家用好久,自然成了各国争抢的目标。俄罗斯在北极经营多年,不仅建了不少科考站,还开通了北极航线,去年这条航线的货运量比前年又增加了不少。 北约当然不想让俄罗斯独占这块肥肉,英国去年就宣布要在北极地区增加驻军,还联合挪威搞了好几次军事演习,重点练的就是在极寒天气下的作战能力。 而且西方各国这两年都在加大对破冰船的投入,加拿大刚服役了一艘新的重型破冰船,美国也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再建造三艘,毕竟在北极没有破冰船,不管是军事行动还是资源勘探都没法开展。 再看波罗的海,自从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后,这片海域的局势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之前波罗的海周边还有俄罗斯的盟友,现在除了俄罗斯,其他国家全成了北约成员,有人开玩笑说这里快成 “北约内湖” 了。 今年 6 月北约搞的 “波罗的海行动 - 2025” 军演,规模比往年大了不少,16 个国家派来的 40 多艘舰艇在海上排开,25 架飞机在空中盘旋,9000 多名士兵分成不同小组,练起了反潜、扫雷这些实战科目。 有意思的是,俄罗斯正好也在同一时间段在波罗的海搞演习,两边的舰艇经常在海上近距离相遇,气氛特别紧张。 更让人担心的是,前段时间波罗的海海底的几条光缆突然出现故障,虽然没查出是谁干的,但不少人都怀疑是双方博弈的结果。瑞典首相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未来三到四年内波罗的海地区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很大,他们正在和北约其他国家商量,怎么制定方案在波罗的海孤立俄罗斯。 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也成了北约关注的焦点。前美军欧洲司令部司令本・霍奇斯将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如果和俄罗斯发生冲突,加里宁格勒会是首要打击目标。 加里宁格勒的位置很特殊,它介于波兰和立陶宛之间,是俄罗斯在欧洲的重要出海口,也是俄罗斯 Baltic Fleet 的重要基地,战略意义特别重大。 面对北约的威胁,俄罗斯方面也不含糊,联邦委员会委员弗拉基米尔・贾巴罗夫直接放话,任何国家要是敢尝试封锁或者夺取加里宁格勒,发起者肯定会陷入极其悲惨的境地,那些参与封锁的国家也会遭到俄罗斯的反制,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北约在备战方面可没闲着,德国计划到明年春天组建一支专门应对和俄罗斯正面冲突的预备队,这支预备队大概有 3 万人,配备了最先进的装甲车和防空系统,平时会在德国和波兰边境进行训练,一旦有情况能快速部署。 波兰这两年更是疯狂采购武器,从美国买了几百辆 M1A2 主战坦克,还从土耳其订购了大量的无人机,甚至和韩国签了协议,要在国内生产导弹和装甲车,波兰总统说这些武器装备会优先部署在和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地区。 美国在背后也没少出力,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北约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如果俄乌冲突短期内找不到和平解决的办法,美国会和盟友一起让俄罗斯付出更大的代价,还暗示会进一步加强对俄罗斯的能源封锁,同时给乌克兰提供更先进的武器装备。 北约还制定了一份长达 4400 页的对俄作战计划,里面详细写了每个战术节点该怎么推进,甚至精确到了冲突爆发后 120 小时内要投入 30 万兵力,动用 5000 架次无人机实施 “算法闪击战”,从这些细节就能看出北约的准备有多充分。 俄罗斯也没有坐以待毙,在之前波罗的海的演习中,俄罗斯派出了多艘可搭载 “口径” 巡航导弹和 “锆石” 高超音速导弹的舰艇,这些导弹的射程远、精度高,“锆石” 高超音速导弹的速度更是能达到 9 倍音速,北约目前的防空系统很难拦截。 而且俄罗斯还在加速部署新型武器,“榛树” 防空导弹系统已经在加里宁格勒和北极地区投入使用,这种防空系统能同时拦截多个空中目标,不管是飞机还是导弹都能应对。 “波塞冬” 核动力无人潜航器也完成了多次测试,它可以在海底长时间潜行,携带的核弹头威力巨大,一旦引爆能引发巨大的海啸,对沿海城市造成毁灭性打击。 “海燕” 核动力巡航导弹的研发也取得了突破,这种导弹可以在空中持续飞行数月,随时能对目标发起攻击,这些新型武器都成了俄罗斯反击西方的重要筹码。 未来几年,北极、波罗的海这些地区的紧张局势可能会一直升级,这场围绕地缘政治、资源和安全的较量,恐怕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世界能不能避免新的战争爆发,关键就看各方能不能保持克制,坐下来好好谈判解决分歧,毕竟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老百姓,都不希望再看到战争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