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这几天,台风“凤凰”与冷空气联手引发的海洋灾害预警备受关注,海浪橙色警报与风暴潮

这几天,台风“凤凰”与冷空气联手引发的海洋灾害预警备受关注,海浪橙色警报与风暴潮蓝色警报同步拉响,提醒着沿海地区防范风险。作为“海洋灾害之首”,风暴潮的破坏力不容小觑,而科学的预警体系正是抵御灾害的第一道防线。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风暴潮的神秘面纱,读懂预警信号的分级逻辑。 什么是风暴潮? 风暴潮是由热带气旋(如台风)、温带气旋或强冷空气等强烈天气系统引发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本质是大气扰动导致的海水“失控涨落。根据成因,它主要分为两类:夏秋季节多发的台风风暴潮,以“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为特点,多影响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春秋季常见的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平缓但持续时间长,主要波及渤黄海沿岸。 成灾的关键往往在于“叠加效应”——当风暴潮恰逢农历天文大潮,再加上狂风巨浪的助推,海水可能突破海堤,引发海水倒灌、房屋损毁、养殖受灾等严重后果。2023年台风“杜苏芮”引发的风暴潮,就给福建沿海造成了超过14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印证了其破坏力。 风暴潮预警:四级颜色对应不同风险 我国风暴潮预警体系分为蓝、黄、橙、红四级,等级越高风险越严峻,核心判断依据是天文潮、风暴增水与当地警戒潮位的叠加结果: - 蓝色预警(Ⅳ级):预计沿岸验潮站出现低于警戒潮位30厘米的高潮位,虽未达危险阈值,但需关注后续变化; - 黄色预警(Ⅲ级):高潮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潮位30厘米以内,需提前做好沿海设施加固准备; - 橙色预警(Ⅱ级):高潮位超警戒潮位30-80厘米,沿海地区可能出现轻度灾害,需启动应急响应; - 红色预警(Ⅰ级):高潮位超警戒潮位80厘米以上,属于特大潮灾风险,需紧急组织人员撤离和重点设施防护。 海浪预警:与风暴潮“双线联动” 此次发布的海浪橙色警报,是与风暴潮预警配套的重要预警。海浪预警同样分为四级,以近岸和近海有效波高为核心指标: - 蓝色预警:近岸有效波高2.5-3.5米; - 黄色预警:近岸3.5-4.5米或近海6-9米; - 橙色预警:近岸4.5-6米或近海9-14米(如本次南海北部、台湾海峡的狂浪到狂涛过程); - 红色预警:近岸≥6米或近海≥14米,属于极端危险的怒涛级别。 如何看懂预警,科学避险? 预警信号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前防范”。对沿海居民和相关从业者而言,需牢记三点:一是密切关注国家海洋预报台及地方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不忽视低级别预警;二是蓝色、黄色预警期间,避免海边逗留、停止近海作业;三是橙色、红色预警发布后,海上作业船只务必及时回港避风,沿海居民需听从指挥撤离至地势较高的安全区域,同时加固养殖设施、关闭沿海低洼区域门窗以防海水倒灌。 海洋预警体系是守护海岸安全的“千里眼”,读懂这些颜色密码,就能在灾害来临前做好充分准备。面对海洋的威力,科学认知与主动防范,就是最有效的防御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