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蒙古国传来大好消息! 中俄蒙三国正式签署了!   11月8日,中俄蒙三国在蒙古国

蒙古国传来大好消息! 中俄蒙三国正式签署了!   11月8日,中俄蒙三国在蒙古国达尔汗市签署《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共同开发旅游线路、推出跨境自驾游品牌、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   11月8日的这份合作协议,让绵延13000余公里的万里茶道迎来了真正的全方位复兴。   这不是单纯的旅游线路串联,而是三国在生态保护、商务往来、文化传承等多领域深度协同的缩影,其背后沉淀的合作基础与释放的发展信号,远比表面的旅游产品更具分量。   就在协议签署前五天,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已明确将旅游列为服务贸易重点,而此次茶道合作正是战略共识向具体项目落地的快速转化,彰显三国合作的务实与高效。   跨境旅游要走得远,生态保护必须跟上,中俄蒙早已在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积累了成熟经验,这为茶道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俄罗斯毗邻区域的合作堪称典范。   二十年间通过退耕还湿、搭建人工鸟巢、安装智能监测系统等举措,让东方白鹳繁殖巢数量从15巢增至152巢,白尾海雕连续六年稳定繁殖,东北虎等猛兽跨界活动日益频繁。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还曾联合俄蒙专家,针对大鸨、蒙古原羚等跨境迁徙物种开展专项保护,推进跨境保护区磋商与污染治理合作。   相比之下,部分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旅游开发中曾出现过度商业化导致的生态压力。   但是中俄蒙这种"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的模式,既保留了茶道沿线草原、湿地、湖泊的原始风貌,也让游客能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生态保护的成果。   这种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当下跨境旅游最稀缺的价值。   免签政策的红利持续释放,为茶道旅游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2025年9月15日中国对俄罗斯普通护照人员试行30天免签后,仅一个月就有4.3万免签俄罗斯旅客入境黑龙江,占同期入境人数的93.5%。   俄罗斯赴华机票、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均超50%,海南度假与中国大城市文化游的组合行程成为热门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商务旅游的爆发式增长,2025年俄罗斯企业赴华商务旅行数量同比增长27%,每五次商务出行中就有一次前往中国,能源领域增长58%,高科技行业更是飙升93%。   这种"旅游+商务"的双重客流,与中俄99.1%的本币结算占比形成呼应,上海、北京、哈尔滨等茶道沿线城市既成为商务洽谈的首选地,也通过文旅体验让合作情谊进一步深化。   对比中亚国家对中国游客的免签政策,中俄蒙的免签覆盖范围更广、政策协同性更强,不仅方便休闲游客,更打通了商务人士的出行壁垒,让人员往来真正实现"说走就走"。   完善的基础设施与金融配套,让茶道旅游的便利化从政策落到实处。   中国曾投资2.3亿元援建蒙古扎门乌德、嘎舒苏海图两大口岸,解决了过去通关拥堵的痛点,如今这些口岸已能高效承接跨境自驾游的车辆查验与旅客通关需求。   铁路方面,中蒙甘其毛都至嘎舒苏海图跨境铁路正在建设,预计2027年通车后将与现有线路形成"双通道",航空领域哈尔滨至叶卡捷琳堡等直飞航线的恢复,构建起空陆互补的交通网络。   金融层面,中俄本币结算已覆盖能源、农产品、服务贸易等所有核心品类,CIPS与俄罗斯SPFS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跨境汇款秒级到账。   这意味着游客在沿线消费时,无需再为换汇、支付难题发愁。   中亚国家在旅游开发中曾面临支付场景不兼容、基础设施区域失衡的问题。   而中俄蒙通过"交通+金融"的双重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跨境旅游的核心痛点,让"上午品茶武夷山,次日垂钓贝加尔湖"的体验不再停留在想象。   这条古老茶道的复兴,正在为全球古商道保护利用提供全新样本。   与中亚丝绸之路侧重历史遗迹观光不同,万里茶道将中国的茶文化、蒙古的草原风情、俄罗斯的湖泊与欧式建筑深度融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矩阵。   更难得的是,三国没有走"重开发、轻保护"的老路,而是通过跨境生态合作守护自然本底,通过商务与文旅融合拓展价值空间,通过基础设施升级保障体验质量。   这种"文化+生态+经济"的三维发展模式,既让两百年商道的历史底蕴得到活化利用,又让沿线民众切实受益,蒙古国作为中间枢纽。   其草原民宿、手工艺品等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武夷山的茶农、俄罗斯贝加尔湖周边的商户也能共享客流红利。   游客们期待的跨境自驾体验,背后是三国多年积累的合作信任与务实行动。   从生态保护的携手同行,到免签政策的相互对等,再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每一项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   这条线路的价值,早已超越旅游本身,成为三国民心相通的纽带、经济协同的桥梁。   信息:中俄蒙,正式签署! 2025-11-08 23:59·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