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开辟共同发展繁荣的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其中强调,“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是篇大文章,要坚持先立后破,使清洁能源平稳有序替代传统能源,加快世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保障和安全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当前,我国正处于推动能源转型与保障能源安全并重的关键时期,需要正确处理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之间的内在关系,着力做好这篇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大文章。
深刻认识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是协同并进、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一方面,能源安全是能源转型的基本前提。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必须牢牢把握能源安全的主动权,确保能源的饭碗始终端在自己手里。“坚持先立后破”的重要论述指明了能源转型的科学路径,要求我们增强系统观念,在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坚持稳中求进,以立为先,优先构建安全可靠的新型能源供给体系,再逐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单纯依赖,切实做到破立并举、协同发力。另一方面,能源转型是能源安全的战略支撑。过度依赖传统化石能源不仅会加剧大气污染、生态系统退化以及全球气候变暖,也使能源体系深陷价格波动和供应中断的风险之中。唯有加快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形成多元并举、协同互补的能源供应格局,才能有效降低对外依存度,全面提升能源系统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这些要求我们以能源转型为抓手,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能源安全,实现发展与安全协同并进。
准确把握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实践新要求。确保能源安全,必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在发挥传统化石能源的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时,稳步推进非化石能源的安全、可靠、有序替代。一方面,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深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煤炭产能调控精准性、有效性,提升能源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另一方面,油气作为重要的一次能源,要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持原油产量2亿吨以上稳产底线,加快推动天然气增储上产,持续提升油气储备能力。只有打牢传统能源的兜底保障基础,才能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支撑。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能源转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其关键是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要根据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稳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实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的目标。积极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有序实施重点流域水电工程建设,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因地制宜推动核能综合利用。建立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
科技创新引领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新模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竞争力,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是统筹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关键支撑。加快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牢牢把握能源技术革命机遇,聚焦能源科技前沿,持续加大新能源发展重大技术攻关力度,集中优势力量突破一批制约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着力高质量推进智能电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油气勘探开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标准建设能源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平台。强化新型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战略性前沿技术创新攻关和前瞻布局,着力破解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等技术难题。加快能源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突破和试点应用,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为实现高水平能源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培育壮大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融合绿色低碳等先进技术,培育发展壮大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与储能、氢能、大数据中心等相关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多能互补、产业融合集成式发展新范式。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绿色能源可持续液体燃料产业发展,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因地制宜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深化改革构建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新机制。体制机制改革是统筹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制度保障。要坚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破除制约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健全能源资源勘探、生产、供应、储备、销售等环节的统筹和衔接机制。创新新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和消纳保障方式,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实现新能源由保障性收购向市场化、竞争性消纳转变。扎实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持续加大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落实力度。建立健全绿电交易机制。推行绿色电力消费促进机制,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强化电力用户绿电消纳责任。倡导绿色电力消费,在供给端,打通堵点卡点,让绿电发得出、送得广、接得稳,持续拓展清洁能源消纳空间;在消费端,健全激励机制,让绿电有实惠、有收益、有保障,提高绿电消费“含金量”。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和市场条件,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责权清晰、协同发力的绿色电力消费格局。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是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统筹国家、区域/省等多层次电力市场协同发展,提升电力资源跨区配置效率和市场化水平。加快健全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持续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夯实电力市场运行的制度基础。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实现跨区跨省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持续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和集约运行效率,不断增强能源系统的整体韧性、安全性和运行效能。
(作者系西南石油大学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