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是彻底出名了! 不仅上海人知道,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上海建桥学院的女学生发文反映:在学校被偷了一块4399元的手表,结果自己却被迫退学。 一块苹果手表引发的风波,揭开了高校管理中最不愿意被人看见的角落。这名从内蒙古远道而来的大一女生小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对大学的憧憬会在短短几天内彻底破碎。手表在宿舍不翼而飞,苹果设备的定位功能清晰显示最终位置指向室友向某的床铺,这个看似简单的盗窃案,却成了她被迫离开校园的导火索。 真正让这件事变得不简单的,是辅导员令人费解的处理方式。明明小夏是受害者,辅导员却一再阻挠她报警,声称“报警没用”、“学校处理更快”。更让人心寒的是,这位辅导员早就知道向某有盗窃前科——在原宿舍偷过现金、化妆品,甚至因为偷窃行为被迫写了保证书。就是这样一名有问题的学生,被辅导员悄悄安排进了新生宿舍,而其他学生完全被蒙在鼓里。 事情曝光后,辅导员不仅没有公正处理,反而变本加厉地施压受害者。他要求小夏和其他室友搬离宿舍,甚至用断电等方式强制逼迫。小夏的妈妈从内蒙古赶来想为女儿讨个公道,却被宿管拦在宿舍门外。警察到校调查时,辅导员两次将警察叫出宿舍单独谈话,要求询问时“注意语气,别吓着孩子”。 在这样极度压抑的环境中,一个18岁的女孩最终选择了退学。她从内蒙古来到上海,仅仅上了4天课,就不得不放弃学业。而学校在办理退学手续时,还从她预交的费用中扣除了5330.6元。 这件事情最让人愤怒的,不是手表本身的价值,而是一个教育机构在面对是非问题时表现出的态度。当清晰的受害者和加害者摆在面前,学校选择了保护有问题的一方,用“压、遮、掩”的方式处理问题。辅导员的行为更让人怀疑其动机——是否与向某存在特殊关系,或者只是单纯为了维护所谓的“学校声誉”而不惜牺牲学生的权益。 类似的事件在不少学校都有发生,一出事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掩盖,而不是解决问题和维护正义。一块手表照出的是一所学校的价值观和管理水平。当教育者不再坚持最基本的公平正义,我们又怎能期待他们培养出有正义感的学生?小夏的遭遇不该被简单看作个例,它提醒我们需要反思整个教育体系中对学生权益的保护机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