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上海抓了个国民党特务,这人熬不住审问说了实话。他说南京雨花台乱坟岗埋了个大人物,工作人员过去挖开一看,土里躺了口破木箱。 上海抗战年代,卢志英开着一家面包厂,拉着二胡,成了日本海军司令保岛的好朋友,两人在咖啡馆里时常合奏中国民乐。 谁能想到这位“知音”,不仅仅是位生意人,他还用面包厂掩护了庞大的地下情报网,每天把日军动向悄无声息地送进了新四军的指挥部。 这家工厂之所以能在提篮桥监狱对面安然无恙,就是因为卢志英把自己装成了一个与敌人毫无瓜葛的普通商人。 1934年庐山的绝密会议上,蒋介石动员数十万军队准备围剿红军。门禁森严,会议内容全被视为最高机密。 但当天晚上,卢志英已经成功把名为“铁桶计划”的详细资料复制到四本小学字典里,还用特殊药水密写,把复杂的军事部署和地图全部藏进看起来不起眼的书页里。 情报千里辗转送到红军手中,成了红军提前突围、走出绝境的关键,让所谓的“铁桶”计划提前瓦解,为长征的开始赢得了时间。 不仅如此,卢志英还多次混进国民党高层和战场一线,侦查日军和敌对部队的动向。他有时候是面包师傅,有时候又成了副司令,不管在前线还是在城市,关键时刻总能给出致命一击。 他与保岛的关系成了保护伞,也成为获得日本情报的突破口。抗战胜利后,日军准备私吞物资时,卢志英直接从保岛手中接收了八车武器和器材,全部送到解放区,一个螺丝都没少。 新中国成立前夕,卢志英秘密组建情报网络,把国民党的兵力和部署一条条摸得门清。这条情报线在解放上海的关键时刻起到作用。可惜,敌人的密探没那么容易对付。 在上海八仙桥街头,一次埋伏让卢志英身份曝光,他和家人都被抓走。敌人许诺他荣华富贵,还威胁施加酷刑,但任凭电刑火烙轮番折磨,他一句不吐。他知道,坚持信念比保住自己更重要。 狱中,年幼的儿子和他一起受苦,他却还没忘给孩子补课,让儿子学好功课,将来有能力做对国家和百姓有用的人。 后来,卢志英被秘密杀害,遗体被草率埋在雨花台。他临死前留给妻子的那几句话很简单,只盼着胜利早日到来,这一生毫无遗憾。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公安部门根据线报找到雨花台坡上三口无名棺材,靠着残缺的牙齿,才总算认出卢志英的遗体。 他的儿子也按照他的嘱托,学有所成,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把父亲的理想真正传递下去。 卢志英的一生像石头一样沉稳,他掩藏在城市最热闹的街头,把生命押在隐蔽的战线上。他离开人世时只有四十三岁,但他用行动证明了一句话——为大家的和平幸福,哪怕失去一切也绝不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