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北洋政府确实如历史书上所说的,非常腐败。但这个腐败的北洋政府,也有几点亮色,颇令

北洋政府确实如历史书上所说的,非常腐败。但这个腐败的北洋政府,也有几点亮色,颇令人意外。 说起北洋政府,那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让人又气又恨的阶段。从1912年袁世凯上台,到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国民党北伐成功,这十几年里,军阀割据,内战不断,贪污腐败像家常便饭一样司空见惯。那些大佬们,段祺瑞、冯玉祥、张作霖,一个个手上沾满老百姓的血汗钱。举个例子,段祺瑞的皖系军阀,靠着卖鸦片和敲诈地方来养兵,军队里军官中饱私囊,士兵欠饷闹事是常态。直系的吴佩孚也差不多,手下将领在河南搞土豪劣绅,搜刮民脂民膏。奉系张作霖更狠,东北资源被他一家独吞,煤矿、铁路全成了私人金库。整个政府机构,贿赂成风,国会选举就是一场金钱游戏,谁出价高谁上位。地方督军们各自为政,北京中央政府形同虚设,财政入不敷出,全靠印钞票和借外债过日子。老百姓日子苦哈哈,物价飞涨,失业遍地,学生和工人罢工抗议不断,可政府回应往往是派兵镇压。这样的腐败,不是一两件事,是系统性的烂摊子,难怪历史书上总把它钉在耻辱柱上。 不过话说回来,这么个烂政府里,也不是全无是处。有些事做得还算靠谱,让人觉得意外。比方说1925年那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潮,杨荫榆校长推行一套严格的校规,女生们不干了,闹起驱羊运动。教育部佥事周树人,也就是鲁迅,当时写文章声援学生,结果教育总长章士钊火了,直接上呈文说鲁迅勾结党徒,违法抗令,要把他开除。段祺瑞当天就批了,8月12日免职令下来。鲁迅没服软,8月22日就把章士钊告上法庭。关键是,章士钊当时还兼着司法总长,按理说他掌控司法系统,可法庭上证据摆在那,行政越权的事实清楚,法官判鲁迅胜诉。章士钊输了官司,这在北洋时代算罕见,起码证明司法还有点独立性,没完全成官僚的工具。鲁迅这事闹大后,教育界风气稍稍改观,学生运动得到更多空间,虽然北洋整体还是压制,可这点小胜仗,让人看到言论自由的苗头。 再有,海参崴撤侨那档子事,更是北洋政府难得的亮眼操作。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乱成一锅粥,海参崴那边白俄、红军、土匪混战,中国侨民三万多人陷在里面,日子提心吊胆。北洋政府没袖手旁观,1918年8月派巡洋舰海容号、商船飞鲸号,加上陆军四千人,浩浩荡荡开过去。部队上岸后,先镇住匪军,克服补给线长、天气恶劣的难题,一步步护送侨民上船。整个过程拖到1920年,才把人全撤回来。侨民后来回忆,看到五色旗飘扬,总算觉得国家没扔下他们不管。这事干得利索,体现了政府在外交和侨务上的责任心。别看北洋内斗不停,对外还算有点骨气,没让侨民白白遭罪。军事上,海容号是老舰,但官兵执行力强,陆军在异国他乡打了几场小仗,保全侨民,没闹出大乱子。这在当时国际环境复杂的情况下,算得上稳扎稳打。 还有徐树铮收复外蒙,那简直是北洋边疆政策里最硬气的成绩单。1919年,外蒙古在俄国支持下闹独立,活佛和贵族搞自治政府,实际是傀儡。徐树铮当时是西北筹边使,段祺瑞给他两个步兵旅加一骑兵团,10月就动手了。先打买卖城,现在的恰克图,部队快速推进,收复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也拿下。11月进乌兰巴托,当地蒙古王公上书徐世昌总统,请求废除中俄旧约,把全境包括唐努乌梁海都归回中国。这下子,辛亥革命后中国版图达到最大,边疆稳定下来。徐树铮这人军事上果断,部队纪律严明,没搞烧杀抢掠,蒙古人还挺欢迎。国际上,俄国忙内战,没精力插手,中国趁机收地,算是一箭三雕。虽然后来1921年苏联扶植蒙古独立,地又丢了,但北洋这两年多,起码让边境喘口气,没让分裂势力得逞。军事行动严谨,先外交施压,再武力跟进,步步为营,没冒进。 最后,得提北洋在政治制度上的尝试。三权分立,总统带头,行政院管执行,立法院议法案,司法院判案子。选举制度也搞了,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普选产生,虽然贿选多,地方没真放权,但比清朝专制强多了。1913年第一届国会,议员从全国选出,辩论时虽吵闹,可起码有讨论空间。曹锟贿选那次是臭名远扬,出钱买票,可制度本身是进步的尝试。权力分散点,中央没那么独大,地方士绅能参与,养成点民主习惯。北洋宪政实践有限,军阀干预多,但为后来国民政府宪政打下点基础。说白了,这套东西接地气,让老百姓看到政府不是铁板一块,能通过票箱说话,虽不完美,可在乱世里算开风气之先。 这些亮色搁在北洋大背景里,确实意外。腐败是主流,军阀们为争地盘打得头破血流,经济一塌糊涂,外交上巴黎和会丢山东,华盛顿会议让日本占便宜。可撤侨护民、收蒙拓土、司法小胜、宪政起步,这些事证明政府不是彻底无能。徐树铮这样的将领,军事素养高,行动高效;鲁迅胜诉,说明法律还有底线;侨民安全回家,国家责任感没丢。宪政探索虽半途而废,但理念留下来了。当然,北洋的腐败根深蒂固,段祺瑞卖国求援日本,冯玉祥政变反复,张作霖毒品走私,这些负面压倒一切。亮色只是点缀,没改大局。